非洲猪瘟从去年年中以来就频频占据中国农业和食安类新闻的头条,不仅在养殖户中,也在一般市民食客的心中激起了轩然大波。其实市民们大可不必担心,非洲猪瘟并不会传染给人类,即使不慎食用了病死猪肉也不会有生命危险。真正应该忧心的是家猪养殖户,因为猪只要一接触这种非洲猪瘟就会得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非洲猪瘟病毒(ASFV)确实诞生于非洲,和西班牙流感、香港脚这种和冠名地名其实毫无关系的疾病/症状比起来,是名副其实的。在猪的全球分布方面,非洲猪只占很低的比例,所以猪瘟病毒(ASFV)要想取得成功关键是要传播到欧洲和东亚两大地区。
和几乎所有的病毒致病体一样,非洲猪瘟病毒进入病猪体内后,通过提取病猪细胞内的有用物质,建立自己的“病毒工厂”,生产更多致病体,并通过体液、粪便等流出体外,继续感染其他健康的猪,在短距离内甚至可以通过空气传播。其实从生物角度来说,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DNA病毒,相比于RNA病毒结构相对稳定,本应是适合开发疫苗的致病体类型。
但这种病毒的结构过于顽固,人类并没有找到开发轻微毒性毒株的方法,所以市面上还没有批量生产的非洲猪瘟疫苗。
这给非洲猪瘟的防疫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各国只能通过在外贸港口设置严格的检疫系统,甚至禁止从瘟病高发国家进口猪肉来勉强预防。然而这种预防方式漏洞百出,除了人类会为了追求低成本走私病死猪肉以外,野猪和一些昆虫也能带着病毒在国境间穿梭,让非洲猪瘟的传播面进一步扩大。
对于非洲猪瘟的“原产地”来说,病原可以长期存在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中,并在合适的机会下不断向外输出。非洲猪瘟病毒最初出现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当地的野猪和疣猪身上经常携带有这种病毒,而以吸野猪血为生的软蜱则成为了病毒的传播介质。在从病猪身上吸血之后,蜱虫会在猪群中跳跃转移,在吸下一只野猪时将病毒带入其体内。
1921年,当地兽医无法控制疫情,只能将其记录下来,发表在《病理学》杂志上,称为“在英国东非(肯尼亚殖民地)发生的一种猪瘟”。60年代,在东非和南非肆虐的非洲猪瘟开始从传到了西非,塞内加尔、喀麦隆、安哥拉(前葡殖民地)等国分别发出了预警。1996年,非洲猪瘟在科特迪瓦出现标志着席卷西非的大流行的开始。而与之几乎同时期的发生的事,则是非洲猪瘟与1957年第一次进入了葡萄牙。
2007年6月,格鲁吉亚卫生部门对外公布了格鲁吉亚出现了非洲猪瘟的消息,致病源可能是被污染的猪肉制品从东非流入了格鲁吉亚猪市。这时距离农民第一次报告猪的非正常死亡已经过去了三个月。病毒早就已经开始快速传播了。格鲁吉亚所处的位置非常要害,此前曾流行于非洲和西欧的非洲猪瘟第一次有机会通过这个欧亚大路上的枢纽点四面开花式传播。
总结一下重点:我国的非洲猪瘟毒株和俄罗斯发现的毒株很可能同源;从病源地走私的猪肉、我驻非人员、中俄边境的野猪都可能是传播途径。各种途径交叉感染,真是让猪防不胜防。希望科学家能早日开发出合用的疫苗,还猪猪一个健康的猪年,也让我们能吃上廉价放心的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