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热议一流数学人才培养

作者: 陆琦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日期: 2019-01-07

数学院在全国率先提出数学学科学位对发表论文数不做具体要求,引导学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的原创性大问题,避免急功近利。专家们讨论了如何培养一流的数学人才,强调科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性,并指出目前能够做到不看论文、只看学术潜力的单位极少。

这里是数学的乐园,数学院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数学学科学位对发表论文数不做具体要求的规定,引导学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原创性大、涉及面广泛的大问题,避免急功近利。数学院研究员戴彧虹介绍说,在每年数学院院长特别奖获得者中,都有研究工作十分优秀而没有正式发表论文的学生。在这里,不注重论文篇数,也不单纯看引用率,国际同行的意见成为学术委员会讨论时的重要参考依据。

越来越多的数学院人信奉中科院院士杨乐说过的一句话:100篇一般性的论文,也不如1篇真正能有较大贡献的论文。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范剑青对此表示赞同。他说,数学科学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学科,导师应该指引学生提升科学鉴赏能力,知道什么文章是好文章、什么问题是好问题,如果对这一点都不了解的话,很难做好数学研究。然而,目前能够像数学院那样做到不看论文、不看帽子,只看学术潜力的单位,还是极少数。

记者了解到,在大学里,老师普遍担心如果没有论文要求,学生就不做学问了,所以老师要利用发论文逼学生做研究。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院长陈大岳表示,北大正在向数学院的这个方向靠拢,但不要论文还做不到。有老师认为,没有论文要求,很可能会有放水的嫌疑。因此,在没有论文的情况下,北大要求导师到学位委员会面签,替学生背书。

我们要让年轻人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了解数学在经济社会各方面发挥的作用,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数学领域。中科院院士、数学院院长席南华说。此外,搞学术要排除纷扰,要能坐下来,一是自己能够坐下来,二是有这个环境能够坐下来。我们用文化、视野、成果来熏陶年轻人,而不是单纯喊口号、讲道理,这样更易扎根于年轻人的思维。

中国工程院院士崔俊芝说,当然,适当的督促还是必要的,就像人工智能一样,让它漫无边际地学习很难有效果,有监督地进行学习会更好。他同时指出,数学研究不能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地去做,今天换一个题目,明天又换一个题目,可不行,要成为一项事业,靠事业培养人才,用成就事业的方法成就人才。

UUID: ec9417df-5da6-425b-8f28-210919940215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中国科学报公众号-pdf2txt/2019-2020/中国科学报_2019-01-07_院士专家热议一流数学人才培养:“不要论文”只是手段而非目标.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2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