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因与“禄”谐音,所以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有着吉祥的含义。再加上小鹿们乖巧的样子,以及温顺的性格,总能让它们从众多动物中脱颖而出,赢得人们的喜爱。国人最熟悉的鹿应该非梅花鹿莫属了,但不是所有身上有“梅花”的鹿,都是梅花鹿哦!
梅花鹿属于鲸偶蹄目鹿科鹿属,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东亚季风区的动物,北至西伯利亚东部,南至越南北部,西至中国四川,东至日本,都有它们的身影。成年梅花鹿肩高一米左右,雄鹿可达150公斤。通常雄性长角,分4杈,而雌性无角。皮毛呈黄褐色,背中线为黑色,腹部和臀部为白色。身体自然排列着很多白色斑点,形似梅花状,所以得名梅花鹿。
虽然梅花鹿分布广泛,但一直以来,人们始终弄不太清楚它们的分类地位。
有的人觉得梅花鹿虽然分布面积很大,但外表差异却不明显,因此归为一种,多个亚种。但随着分子手段的介入,以及不断的研究,最新观点认为应该把梅花鹿分成7个种。根据著名哺乳动物分类学家Colin P. Groves在《ungulate taxonomy》中的研究认为,梅花鹿应该分为日本梅花鹿、北海道梅花鹿、对马梅花鹿、东北梅花鹿、四川梅花鹿、华南梅花鹿和台湾梅花鹿。
历史上,梅花鹿曾经遍布中国的广大地区,除上面提到的几个种外,分类学家们还将生活在河北的梅花鹿定为梅花鹿河北亚种,将生活在山西的梅花鹿定为梅花鹿山西亚种。不过很可惜,这两个亚种现在已经在野外灭绝了。目前还有分布的几个种,情况也各不相同。台湾梅花鹿虽然在野外也灭绝了,不过动物园中还保有可观的数量,而且目前当地正在实施野放,所以情况还算乐观。
四川梅花鹿目前仅分布于四川和甘肃的部分地区,大概有600只左右。华南梅花鹿目前仅在浙江、安徽和江西有分布,大概只有500只左右。东北梅花鹿,则只分布于黑龙江和吉林的很小的区域内,野外难觅踪影。总体而言,中国的梅花鹿种群都不太乐观。
而日本的梅花鹿,除对马梅花鹿外,情况则完全是相反的。虽然日本的梅花鹿曾经由于猎杀等原因,数量下降的非常剧烈,但由于之后保护工作力度加大,所以现在数量大大增加。而且,因为日本狼这个亚种已经灭绝了,所以当地已经没有梅花鹿的天敌了,因此在有些地方,它们的数量剧烈增加,已经快要成灾了,也给当地的环境造成不小的压力。
如果让大家猜猜,怎样区别梅花鹿和其他鹿,估计很多人会说,这还不简单,长着梅花的鹿不就是梅花鹿嘛。但是很遗憾,就像骑着白马的不只有王子,长着梅花的也不只有梅花鹿。在欧洲,就生活着一种身带白斑的鹿——黇[tiān] 鹿。如果单看雌性,似乎不太能将它和梅花鹿区分开来。但只要看到长着角的雄鹿,就能区别开来了。黇鹿的角长得很特别,杈的末端连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是手掌或者铲子一样。
除了黇鹿,在印度还生活着一种鹿,叫斑鹿。它身上的梅花斑更醒目。要将它和梅花鹿区别开来,主要也是看角的形状,斑鹿的角通常分三个杈。除此之外,斑鹿的喉部是白色的,这也是两者的不同。其实除黇鹿和斑鹿外,很多鹿小时候都是长着斑点的,作用就是让自己的体色更加斑驳,将自己更好的融入周围环境中,以此保护自己。不过随着它们不断成长,这些白斑也会逐渐消失。
每年八月末至十月,梅花鹿就开始进入繁殖季节。
科研人员对四川梅花鹿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发现这时,雄鹿会通过打斗来争夺繁殖机会。通常情况下,它们的族群是由一到两只成年雌鹿作为首领,统辖着其他成年雌性以及它们的后代。这样的族群有大有小,可以拥有几只到十几二十只的个体。当雄性所拥有的族群较小时,通常只有一头主雄,而族群数量太多时,还会有一只或者几只次雄。这些繁殖群,有时会聚集成更为庞大的聚集群,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有时聚在一起,有时也会散开。
这时的雄鹿,为了获得繁殖机会,壮大后宫,会变得非常好斗。在角斗发生前,它们会发出鸣叫以示警告,如果这招没用,大战就一触即发。两只鹿先是彼此靠近,然后并排行走或者绕圈,接着就低下头,向对方冲去,并用角顶向对方,尽力将对方向后推,鹿角也会不断撞击发出咔哒声。通常一个回合会持续一分钟,几个回合过后,体力不支的一方就会赶紧逃走,而胜利的一方会追赶几步,并向对方发出嘶吼。
估计内心的os是:小样,还敢跟老子斗。主雄在这期间,几乎不吃东西,所以体力消耗很大,因此可能过不了多久就会被其他雄性取代。要想获得自己的后代,真是要付出代价的。
现在,中国的几种梅花鹿数量都不乐观。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可供它们生活的空间变得非常有限。此外,圈养种群逃逸到野外,无疑会造成野生种群的基因污染,这也是必须警惕的。这种吉祥又可爱的动物,真希望它们能回到曾经生活的地方,像它们的祖先那样,在中国的大地上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