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漫漫长冬,对动物们的挑战除了低温,还有草木凋零带来的食物匮乏。鸟儿可以飞到温暖富饶的南方去,而同样体型小巧、新陈代谢快的啮齿类动物就只能留下来硬扛。其中一些种类靠囤积粮食来熬过冬天,另一些则选择了冬眠,眼睛一闭一睁,冬天就过去了,不管怎么说,这两种方式都着实令人羡慕啊!
有一部叫做《隐秘王国》的纪录片,其中一集就讲了花栗鼠如何在冬天来临前努力囤粮,那一刻我仿佛化身花栗鼠,满脑子都在想:大冬天的我吃点啥好呢?
冬天来临之前,是收获的金秋。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初,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红松林里松子成熟了,随后它们便如同下雨一般从树上洒落下来。这个时期对当地的啮齿动物极为重要,比如东北松鼠。这些小家伙甩着长尾巴,从早到晚不知疲倦,把地面的一个个松子塞进嘴里,接着在附近找地方刨个坑,把松子吐进去埋起来。
在温带的松鼠科、鼠科啮齿动物中,相当一部分成员都选择不冬眠,而以储粮的方式过冬。它们通常挑选体积较大、热量高且保质期长的植物种子当作存粮,“仓储”方式则分为两种策略:分散贮藏,或是集中贮藏。
实际上,许多鼠类在储粮时都知道因地制宜,既设有储粮几公斤的主贮藏点,也安排一些分散的贮藏点。具体偏重于集中还是分散,与它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有关。
除了吃自己存储的食物,啮齿动物们还会发挥“硕鼠”本色,偷吃别人的存粮,称为“盗食”。啮齿动物嗅觉灵敏,只要运气够好,找到其他同类、或者其他种类埋在地下的种子并不难,谁让动物世界不保护“私有财产”呢。
啮齿类动物的另一个过冬策略,就是在秋天吃得胖胖的,天气再冷就进入冬眠状态,直接睡过一冬。俗称“土拨鼠”的各种旱獭,以及部分种类的地松鼠、跳鼠等,选择了这种比较“消极”的方式过冬。
对于体型小巧的啮齿类动物来说,储粮和冬眠都是有效的过冬策略。只不过前者是尽量未雨绸缪地收集食物“开源”,后者则是尽量减少身体消耗来“节流”。如果天气太冷,哪怕是一些储粮过冬的啮齿类,也会增加睡眠时间,乃至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比如仓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