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胖鲤鱼怎么就成了全国吉祥物?

作者: 信浮沉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19-01-02

本文介绍了鲤鱼在中国文化中的吉祥地位及其烹饪方法,特别是《祖宗的食谱》中的带冻姜醋鱼。

自从开店以来,我们博物小馆每年都会推出一本原创台历供大家购买,2019年也没有例外。今年的台历是《祖宗的食谱》。我们精选了历朝历代美食书籍中的52道佳肴,按照古人的描述,在厨房里把它们“复原”了出来。我们选择的菜肴都是大家在家易于完成、食材便于寻找的。而且,每一页周历的背面,我们都把古书中介绍的制作过程、食材注释精心展示了出来。但是不免有年纪小、或者刚开始学做饭的用户看不懂、想做却做不出来。

于是我们决定,2019年的每个星期,我们都会在微信订阅号里跟大家聊一道《祖宗的食谱》里出现的古菜。今天是第一周,按顺序来,我们要做的是带冻姜醋鱼。

早在周朝,鲤鱼就是国宴大菜,一般人轻易吃不上。《诗经·陈风·衡门》有云:“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前半句的意思是,难道娶媳妇非要娶皇后齐姜那样的大美女吗?后半句不用解释了,可见鲤鱼的地位之高。

因为鲤鱼特别能长,特别能生,特别能蹦,又非常好吃——好吃这事后面详说——古人就觉得它吉祥多福,怎么瞧怎么喜欢。公元前532年,孔老夫子得了一个大胖小子,高兴得直蹦。鲁昭公闻讯,特地差人送了一尾鲤鱼去祝贺。孔夫子情商颇高,一面宣布给儿子起名叫“孔鲤”,一面命人把鱼炖了给夫人下奶。秦汉之后,鲤鱼地位不减,仍然是顶级的馈赠品。古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中写道:“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这么一听,估计是冬天吧,不然路上就臭了。

到唐朝,鲤鱼的地位更加与众不同。因为和唐朝的国姓“李”同音,鲤鱼在唐玄宗时期曾经被禁捕多年,另赐名为“赤鯶公”。也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鲤鱼文化逐渐传到了日本,大鲤鱼也成了日本人喜爱的吉祥物。不过福兮祸所伏,虽然鲤鱼的种群得到了保护,但是错过了养鱼业的大发展时期,以至于后世评选四大家鱼时不敌“青草鲢鳙”。

最近几年,鲤鱼再一次以“网络锦鲤”的形式成为了全国流行的吉祥物,供人每天评论之,转发之,点赞之,搜索之。

被周朝人认为美味佳肴的鲤鱼,实际上并不算一种很好吃的鱼。在今天,全世界只有亚洲人爱吃鲤鱼,亚洲只有中国人爱吃鲤鱼,中国只有北方人爱吃鲤鱼,北方只有黄河中上游人爱吃鲤鱼……一言以蔽之,已经没什么人爱吃它。周朝人也并不是味觉退化,只是因为实在没得吃。

那时中国的版图主要集中在陕西、河南周围,绝大多数地方不靠海,畜牧业更不发达,河鱼简直是最佳的动物蛋白来源。再说,成天吃糠咽菜的,鲤鱼总比高粱荞麦好吃吧。鲤鱼所以不好吃,除了肉质比较糙之外,最主要是土腥味大。古人对这种味道不好形容,只好归纳为“腥”,其实土腥和腥的差别还是很大的。鱼本身并不土腥,只不过水体里有放线菌和浮游藻类。鱼吃了它们,就会代谢出土臭味素、甲基异莰醇等物质,这就是土腥味的原因。

因为土腥,所以对于鲤科的鱼,料理一般都施以重手。像水煮鱼、西湖醋鱼、糖醋鱼、熏鱼、苏州爆鱼等等,无不重盐重辣,酒醋齐上。没听说过哪个饭庄以“清蒸鲤鱼”闻名天下,想着就土味。

《祖宗的食谱》第一页,就是出自明初《易牙遗意》的带冻姜醋鱼,一起来跟老祖宗学做这道土味营养菜吧!原料:活鲤鱼、稀黄酱、荆芥、盐、姜汁、醋。

步骤:1. 活鲤鱼去鳃、去内脏,去头尾,不刮鳞;2. 将鱼沿脊骨刨开,去掉脊骨后切成5x5厘米左右小块,确保每块都有鱼皮、鱼鳞;3. 用盐均匀擦搓鱼块后(可加入料酒、姜片)静置20min;4. 稀黄酱兑200ml水后煮开,放入鱼块煮熟;5. 捞出鱼块后,刮下鱼鳞,鱼鳞入汤汁中;鱼块放深盘或浅钵中;6. 将荆芥放入汤汁中后,再次小火煮沸,约20min;7. 滤除汤汁中的鱼鳞、荆芥、碎鱼肉等杂质,只保留汤汁;8. 将汤汁浇入放置鱼块的容器中,放凉后入冰箱;9. 将姜汁与醋混合调匀;10. 取出成冻后的鱼块,倒扣于盘中,淋姜醋汁即成。

UUID: d053a553-b71b-4fc4-93f5-dfbaf2199315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9年/2019-01-02_土味胖鲤鱼怎么就成了全国吉祥物?.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