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在很多地方都见过这条令人绝望的海岸线。如果你盯住海岸线的一个小角把它放大,你会得到一个和之前的海岸线一样的结构,如此不断循环没完没了。由波兰艺术家创造的循环动图。
同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这张狗脸动图,真叫让人流连忘返欲罢不能。这些动图看起来魔性,涉及的却是一个严肃正经不明觉厉的概念:分形。
什么是分形呢?给你一个形状,如果将它一部分放大之后,差不多就是原来的形状,那么它多半就是个分形。比如说一棵树,砍下它的一根枝条,你会发现枝条本身跟树长得差不多,都是枝枝丫丫各有分叉,那么树的形状差不多就是分形。
当然,在数学里可不能这样定义。我们说分形就是放大之后跟本身“差不多”的形状,而这个“差不多”,是需要用数学来量化的。如果要求放大之后形状完全一致的话,就是最经典的分形。龙形曲线、谢尔平斯基地毯、门格海绵,就都是经典的分形。
当然,现实中哪有那么多“完全一致”,所以数学家也拓展了分形的定义。某种随机产生的形状,只要放大之后在数学的意义上“差不多”(用术语来说,就是来自同一种概率分布),那么这种形状也算是分形。用这种定义的话,我们平时见到的树、海岸线、云的边沿、甚至股市的走势,统统都是分形。
很多分形看起来都很魔性。比如说龙形曲线,明明只是一根线,却搞出了一大片实体的效果;门格海绵明明应该是三维的实体,却看上去好像什么都被挖干净了,不像是有三维的样子。这是因为,我们平时接触的东西,维度都是整数,但分形的维度却可以是一个小数,处于两个整数之间。所以,我们看分形,经常会觉得它由某种东西折叠而来,这种折叠突破了维度,看起来非常酷炫。
分形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你身上就自带好几个!
大脑皮层、肺泡网络、肾脏血管,这些都是分形。分形的好处,就是可以通过分数维度的特性,用“平面”把“立体”塞满,最大化平面的面积。大脑皮层皱皱地折叠在一起,大大增加了皮层可以拥有的面积,给计算能力来了一个飞跃,让人类得到思考(和刷手机,还有发明手机让你刷)的能力。肺作为交换气体的场所,表面积自然也是越大越好,而分形的肺泡网络恰好能最大化血液和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经过自然演化的鬼斧神工,人体内的分形已经将“把平面塞到空间”做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用分形维度来衡量这一点。分形维度越接近3,表明空间塞得越满。人类大脑皮层的分形维度已经到达大概2.79,肺泡网络甚至达到了2.97!多亏了它们的分形结构,我们才能活着并且思考。
在很多我们难以想象的领域,分形也在怒刷存在感。比如有理论认为,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本身就组成了一个分形。最终极的例子是我们所生活的空间本身。物理学家提出,在某一种二维的量子引力理论中,空间由一个个小三角形组成,而这些小三角形还会不停地随机涨落,构成所谓的“布朗地图”,这也是一种分形。在我们生活的四维时空中,很可能也有类似的分形结构。这样看来,可能我们就活在一个巨大的分形之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