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雁之:解锁亚马孙,神奇动物在这里!| 有意思博物馆演讲
本文根据有意思博物馆演讲剧场——「果壳少年专场」现场演讲整理。演讲人陈雁之:首届果壳少年编委,八年级学生,还有个自然名叫蚊子,爱自然、爱旅行、爱摄影、爱写曲子、爱写文章、爱读书,还爱调皮。尤其喜爱观鸟、观虫、找两爬和拍摄这些美丽的动物。演讲人陈雁之:《解锁亚马孙,神奇动物在这里!》
一部动画片,种下一个梦。
其实,我对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兴趣早在7岁就开始了。自从2011年看了《里约大冒险》后,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去亚马孙,亲自领略它的风情。今年夏天,我终于踏上了这片土地。亚马孙雨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占地7万平方公里,横跨八个国家,几乎占据了整个南美洲的地域。而我们去的则是位于南美洲西北部的一个小角落,也就是厄瓜多尔境内的亚马孙。亚马孙雨林里面树枝繁茂,无法行车,船就成了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我们可以通过河流网,行驶到任何想去的地方。我们在亚马孙住的营地紧邻着那波河。亚马孙雨林降雨量巨大,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河流。
初探夜幕中的亚马孙。听说晚上要夜探,小伙伴们非常兴奋,刚刚吃完晚饭就迫不及待开始探索。正好,营地后边有一块朽木。朽木虽然是腐烂的木头,但实际上充满生机,松软的树皮为很多小动物提供了栖身之所。过了没多久,就有眼尖的小朋友发现了树干缝隙中露出的一小块蟾蜍的身体。
我们掀开树皮,发现除了这只露出一点身体的蟾蜍。我们还看到捕鸟蛛和轮背猎蝽。我们久仰捕鸟蛛的大名,看到它都特别兴奋。这只捕鸟蛛似乎有点羞涩,看到我们之后,就慢慢藏到了叶子后面。有的小伙伴着急了,想去把它捅出来。而向导说,既然它藏起来了,就让它躲着吧,不要打扰它。这样的夜探不仅比较累、效率不高,有时候还会错过躲在深草中的昆虫。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借助一些工具。
大部分昆虫都有趋光性,在黑暗的环境下看到光束,就会义无反顾地冲上去。利用这个特点,科学家们发明了灯诱——放一盏灯,再放一块布,把很多昆虫吸引过来。再好的伪装大师,都会在白布上现出原型。这个叫做䗛蜢,是一种“二不像”。“䗛”(xiū)是竹节虫的意思,而“蜢”就是蚱蜢。䗛蜢的身体非常直,就像竹节虫,但是脑袋像蚂蚱一样长着一张“马脸”,非常奇特。
䗛蜢身体这种一条线的设计,就是为了伪装成树枝,让人难以发现。但它在灯诱下也现出了原型。我们灯诱20分钟之后,向导说灯诱对昆虫生活有影响。为了不要打扰大自然,就把灯关掉了。
雨林探秘,有惊喜也有惊险。但是,很多小伙伴还意犹未尽,有精力的人就深入雨林继续探索。我们虽然在林子里夜探了一个多小时,但其实距离非常短,因为几乎每走一步,就有惊喜在前面等着我们。
这张图片中是白天的雨林情景,我们在晚上走的就是这样的路,但有的地方还要更窄。我们走着走着,前面的带队老师忽然间把手电光聚到一处,特别激动,叫我们赶紧过去。我们过去后,发现就在一片平视的叶片上,有一只棕色的、软绵绵、胖嘟嘟、像毛虫虫一样的小动物。当地向导过来后,看了也非常兴奋。虽然我们的向导和老师都知道这种小动物的名字,但是都忘记了这种动物如何在对方语言中表述。
他们像哑巴交流一样手舞足蹈,最后终于理解了对方说的东西——栉蚕,它更被人熟悉的名字是天鹅绒虫。书上说,看到一只活体天鹅绒虫师是所有自然学家的梦想。虽然这句话有点夸张,但也说明了天鹅绒虫有多么罕见、我们看见它多么幸运。不仅如此,它在生物演化史上也有重要的地位。有一种说法认为,天鹅绒虫是五亿年前,节肢动物进化史上缺失的一环;另一种说法认为,天鹅绒虫是三亿年前蜘蛛和螃蟹共同的祖先。
看着这只软软的天鹅绒虫,我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它和蜘蛛或者螃蟹有什么关联。其实,栉蚕在亚马孙雨林里的遇见率相对高一些,因为它们只生活在完整的雨林中。大部分蜗牛眼睛长在触角顶端,但是这只小蜗牛却不同,眼睛长在触角基部,让它看起来非常蠢萌。当时,我们谁也没有意识到,它的眼睛长在触角基部,只是我后来在翻照片时才意外地发现这个特点。其实,这得从蜗牛的分类说起。
我们在生活中见到的大部分蜗牛都是肺螺类,而这只属于前腮类。前腮类蜗牛不仅更加罕见,而且需要无污染的环境才能生存。虽然在图中这只蜗牛看起来很大,但在现实中,这只蜗牛还不到小拇指指甲盖那么大,而且是半透明的。我们在一片两米高的灌木叶子上,还发现了这只奇怪的东西,看起来像一片枯叶,却又不太像。我们慢慢把灌木叶子拉下来,发现它其实是一只螳螂的幼体。这只小螳螂翘起腹部,模仿一片枯叶,来躲避天敌的袭击。
我们夜探雨林时,最惊险的发现就是这条蛇。就在手能碰到的一棵路边灌木上,我们发现了这条盘起来还不到我手掌心大的小蛇。别看这条蛇小,其实它有剧毒。我们都在暗自庆幸,还好没有人碰到这条蛇。这就是为什么向导一直告诉我们,在我们碰什么东西之前,一定要多看看,因为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可能就藏了一条小毒蛇。
十天探险一生回味。在星光的笼罩下,我们回到了营地。
经过十天探索,我们看到的可能仅仅是亚马孙的冰山一角,甚至只是一个冰茬子,但我们看到的生物,已经远远超越了我的想象,足以让我惊叹不已。在这次亚马孙之行中,我也意识到,亚马孙能拥有丰富的物种,也得益于当地的积极保护,比如向导一直提倡的少用灯诱、尽量不影响动物等等。这样强大的保护意识让我也开始反思,是不是有的时候,我因为自己的探索,而影响到了这些生物?
是不是有的时候,我因为过于激动,看到动物不管不顾而伤害了这些动物?我想,这就是亚马孙对我的启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