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应该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刚看完《延禧攻略》,又在追着看《如懿传》吧?要是你两部剧都看了,就会发现这其中,两位富察皇后的人设十分不一样。《延禧攻略》里的富察氏,是个温婉善良、谁都不想害却没能善终的白月光;而《如懿传》里的富察皇后,表面贤良敦厚、其实心里的算盘经常打得噼里啪啦响。所以问题就来了——到底哪一个人设更贴近真实的富察皇后本人呢?还有,乾隆皇帝和富察皇后,真的像《延禧攻略》里那样相敬相爱吗?
公元1735年秋天,爱新觉罗·弘历继承父业,成了“乾隆皇帝”,自然,他的结发妻子富察氏也就当上了皇后。皇帝点名将西六宫中的长春宫,赐给她居住。晚清改造后,长春宫与前面的休元殿、太极殿打通了。东西六宫一共有12座,其实长得都差不多,乾隆专门给富察皇后挑了长春宫居住,是因为这个名字对他而言意义非凡。当年弘历结婚时,他爸——雍正,把圆明园中的“长春仙馆”赐给儿子和儿媳住,还给弘历赐号“长春居士”。
从此,“长春”这个词就跟弘历紧紧锁在了一起。他还建过好多“长春书屋”,并且以此为题赋诗无数,你懂的。所以乾隆才刚登基,就立刻把富察皇后安排在与自己名号相同的长春宫居住,可见他对皇后有多重视。富察皇后出身镶黄旗——是八旗中地位最高的一支。而且富察本身也特别聪明,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1727年,16岁的富察氏参加选秀,雍正对她非常满意,立刻给儿子赐婚,将她册封为弘历的正妻。
事实证明雍正相当有眼光。富察皇后爱敬丈夫,孝顺太后,待人温柔,生活简朴。乾隆也很爱她,无论在登基前还是登基后,夫妻俩都如胶似漆、心意相通。有一次,乾隆跟富察闲聊,感叹时下风气奢靡,衣服都用金丝银线刺绣,过去祖宗可是非常朴素,只用动物毛皮搓成线缝在袖口,就算装饰了。没过多久,乾隆就收到了皇后亲手做的礼物:一个用鹿尾毛搓成线缝制的燧囊(装火镰火石的小袋子)。他高兴得不得了,一直随身携带着。
富察氏作为皇后,每年都还会率后宫妃嫔举行亲蚕礼,带领宫人养蚕缫丝,以鼓励百姓勤劳朴素。典礼结束后,为了不浪费,富察皇后还会用蚕丝织布。她曾经做了一件衣服送给皇帝。乾隆正在朝中展开崇俭去奢的运动,拿到衣服以后大加赞赏,多次穿着去上朝。没错,历史上的富察皇后,就是这么一个人格完美、婚姻幸福的幸运儿。然而俗话说得好:不可能什么好事都让你一个人占了。就算是皇后,也不例外——富察氏一切都好,就是子女运奇差。
跟弘历结婚第二年,她就生了个女儿,但长到两岁就夭折了。很快,她又生下了二阿哥,乾隆甚至连密诏都拟好了,要立二阿哥为储君。结果这孩子长到九岁,又夭折了。1731年,富察氏生下了三女儿,这个女儿倒是好好活了下来,但皇后并未转运——1746年,她35岁,又生了个阿哥,结果这个儿子还没到两岁就死于天花。丧子之痛对皇后打击很大,忧郁成疾。1748年,她随太后、皇帝出巡山东,又赶上连日阴雨,加重了病情。
可怜这位模范皇后,没能挺回紫禁城,就在船上去世了,死时才只有37岁。富察氏死后,乾隆悲痛万分,大办丧事。皇后停灵于长春宫,他身服缟衣,每天到灵前祭酒,还要求天下臣民都为皇后服丧,这在清朝是打破传统的。他心情恶劣,任何对皇后葬礼不够重视的行为,都会触他逆鳞。皇长子和皇三子没表现出足够的悲哀情绪,就遭到乾隆的严厉斥责。
有些地方高官没有奏请进京吊唁皇后,乾隆或削职、或贬调,一一惩罚,使得举国上下官场,都发生了震荡。乾隆每年都要举办对富察皇后的大小祭奠,不许人改动长春宫陈设,皇后生前画像、冠服饰品等,都原封不动陈列在宫中。他时常去长春宫,絮絮叨叨,向皇后讲述自己的近况、倾诉思念之情。这位长寿的皇帝活到89岁,终其一生,对早逝的爱妻都未能忘情。众所周知,乾隆爱写诗,还喜欢把自己的“大作”题到他收藏的珍贵古书画上。
放到现在,他大概就是那种一天能发10条朋友圈的人。不得不说,他这个爱好破坏了大量古书画原本的优美构图,不过在一些古书画的题诗中,倒是藏了他对富察皇后的浓浓爱意。南宋画家牟益的《捣衣图》,描绘了深秋庭院中女子捣练,为丈夫裁衣、缝衣的劳动场景。皇后去世不久,乾隆翻阅此画,触动伤心往事,于是在画上留诗一首,以抒发悲痛。6年后,乾隆的第二位皇后那拉氏首次举行亲蚕礼。
这又让乾隆想起了当年主持亲蚕礼的富察皇后。于是,他再度翻看《捣衣图》,再度题诗,其中说道:“即今重织衽,亲蚕馆复开。何当盆手三,怆念前人非。”对物是人非的悲戚溢于言表。乾隆六十年,皇帝决定退位,才下旨宣布:儿子继位之后,可以结束长春宫的“特殊待遇”,让后妃们住进去了。再后来直到光绪继位,长春宫就成了慈禧的根据地。她对宫殿做了许多改造,无论从制式还是重要性上,都远远超过了过去意义上的东西六宫。
随着清王朝的土崩瓦解,长春宫最后一任主人——末代皇帝溥仪的淑妃于1924年搬走,宫殿归于沉寂,荒草漫生。直到2015年,长春宫的大门才对外敞开,人们终于能亲眼去看看这座见证过乾隆帝后爱情的宫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