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字母表中的长音a对我来说具有风化的木头的色彩,但是法语的a唤起的是抛光的乌木。法文on让我感到迷惑,我看到的是一只倒满烈酒的小酒杯具有张力的液面。既然在声音和形状之间存在着微妙的相互作用,我看到的q比k的棕色更深,而s不是e那样的浅蓝,而是天蓝色和珍珠色的奇特混合。——纳博科夫我们通过感官来体验这个世界,这些感官包括源源不断的景象、声音、气味以及更多。
我们的大脑会接收这些信号并对它们进行处理,从而形成对这个世界的个人认知。但有时候,感官会欺骗我们,让我们产生错觉。最近,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两种新的错觉,揭示出感官会如何相互影响,尤其是声音能如何导致视觉错觉。这类错觉发生得非常快,它们显示了一种被称为“后测”(postdiction,与“预测(prediction)”相反)的现象。
在这种现象里,一个出现在较为后期的刺激物能反向地影响我们对较早发生事件的感知。
错觉是我们的大脑产生的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通过研究错觉,科学家可以研究大脑制定决策的过程。例如,大脑是如何结合来自多重感官的信息来判断现实的?要知道这些信息时而嘈杂时而相互冲突。因此大脑会对环境作出一些假设,并利用这些假设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当这些假设碰巧是错了时,就会出现错觉。而科学家恰好可以利用这些错觉,来揭示大脑做出的潜在推论。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两个错觉实验。
首先,我们需要观看以下视频,做一个小实验:1. 盯着屏幕上的十字;2. 与此同时,观察下方的闪光。问题:在有哔哔声时,你看见了几次闪光?在没有声音时,你又看见了几次闪光?你看见了两次闪光?还是三次?如果是三次的话,第二次发生在哪里?实际上,屏幕上只出现了两次闪光和三次哔哔声。但是,很多人都看到了三次闪光。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大脑在第二次哔哔声出现时,“脑补”了一次虚幻的闪光,而且它似乎就位于屏幕的中央,左右两次闪光之间。
这个实验叫做兔子错觉(Rabbit Illusion)实验,它的具体步骤是这样的:首先,一声短暂的“哔”和一次快速的闪光同时播放,闪光出现在屏幕左边。接下来,与第一次哔哔声间隔58毫秒,单独播放一次哔哔声。最后,与第二次哔哔声间隔58毫秒,再次几乎同时播放“哔哔声-闪光”组合,只是这次闪光出现在屏幕的右边。单独的那次哔哔声永远出现在首尾两次声音的的中间,不会移动。
大脑中无中生有冒出一只“兔子”,这种错觉的出现是大脑在使用后测机制来处理信息的关键证据。当第二次哔哔声-闪光组合出现时,大脑会假定,自己一定是错过了伴随之前一次哔哔声出现的闪光,然后忙不迭地弥补自己的过失,制造出自己看见了第二次闪光的“事实”——其实,这不过是“错觉”。
然而,更重要的是,感知到中间位置的闪光这一错觉的唯一方式,是之后出现的信息——最后一次“哔哔声-闪光”的组合——被用于重建这个错觉的最可能位置:它恰好位于左右两次闪光中间。
接着,我们来看另一个实验:屏幕上出现三次闪光,第一次在左边,第二次在中间,第三次在右边。这一次,只在出现第一和第三次闪光的同时播放哔哔声。但是,你们看见了什么呢?结果是,大多数人根本看不见第二次闪光——那次没有哔哔声伴奏的闪光。大脑再次被声音误导,罔顾事实,“没有出现哔哔声,就没有闪光”,我们似乎可以听见自己的大脑在暗自思忖。这第二种错觉被称为“看不见的兔子”(Invisible Rabbit)。
通过证明声音可以激发视觉错觉,研究人员揭示出了关于大脑能如何在空间和时间上结合不同的感官,以产生综合感知的新线索。这项研究的意义是双重的。首先,它将后测推广为单一感官和多重感官的感知处理中的关键过程。后测或许听起来很神秘,但其实并不。你要考虑的是大脑需要花多长的时间来处理先前出现的视觉刺激,而在这段时间内,接踵而来的来自不同感官的刺激,会影响并调节前一个感官。
第二个重要意义是,是声音影响了视觉,而不是反过来,这种错觉其实是非常罕见的,表明了发生在时间与空间中的神经处理过程的动态性质。这些新的错觉将使研究人员能够确定多感官整合的最优参数,这对设计理想的感觉辅助器和对视力低下的个体进行最佳训练来说都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