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总有些难以磨灭的记忆——不,我说的不是山盟海誓的爱情,而是骑车、游泳之类的。就拿骑车来说,只要学会了一辈子都很难忘掉,几年不摸车也能骑上就走,不会摔倒。
不过,真的完全没办法忘掉骑车吗?凡事没那么绝对。美国有这么一个闲着无聊的工程师,搞出了一辆逮谁摔谁的自行车。这辆怪车的构造极其简单,只在车把上装了一对反向齿轮,结果就是让这辆车变得好似一个叛逆期的少年——你把车龙头往左转,自行车轮就会向右拐;把车龙头往右转,自行车轮则会往左拐。
开玩笑,这点小小的改变就能难倒你了吗?!是的,它还真能。这辆自行车被带到各地巡回展示,还开出了赏格:谁能骑着它在台上跑一圈,就能赢得200美元的奖励,然而从来没人能赢得这份奖金。
为什么一对小小的齿轮就能造成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骑车其实是一种条件反射。在骑车的时候,感受器官采集到的信息——比如眼睛看到的图像、手掌传来的触感、前庭发来的平衡等等,都要在神经中枢迅速处理,并协调全身的肌肉进行响应。这个过程几乎是“全自动”的,也就是说,它基本不涉及大脑意识的参与,主要是由小脑控制完成。唯有这样,才能保证处理迅速、及时。否则处理速度跟不上,下场就是嘴啃泥。
另一方面,学骑自行车的艰难经历也提醒我们,这种条件反射并非轻易能形成的。我们需要大量的练习,才能把采集的信息和应当的响应记录相互对应起来,保存到小脑中。装了反向齿轮之后,采集的信息便发生了变化,而小脑中的对应记录并没有跟着改变,还试图用原先的方式作出响应,这样自然保持不了平衡。
大脑意识虽然可以察觉到矛盾,主动进行干涉,但意识的处理速度较慢,再加上小脑的条件反射还时不时跳出来捣乱,当然挽救不了摔倒的命运。
《庄子》中有个故事,讲一个名叫轮扁的木匠擅长做车轮,他说,自己虽然知道如何做出合适的车轮,但那诀窍只能身教,无法言传——按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只能通过训练来建立条件反射,无法在意识这一更高的层级上学习,正如看说明书不可能学会骑车一样。
知道了条件反射的道理,你可能会对《庄子》中“轮扁斫轮”的故事有新的理解。骑车也好,造车轮也好,还有开头提到的游泳等等,在神经科学中被称为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或者反射性记忆(reflective memory),通常存储在小脑里。相对而言,诸如语文课上背古诗文的记忆,是所谓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存储在大脑颞叶和海马等区域。
1953年有个著名的病例证实了两者存储区域的不同:患者切除了大脑颞叶和海马,于是不能再形成持久的陈述性记忆,但仍然可以形成程序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能够通过意识活动来建立,比如某段古诗文,多看几遍自然就能记住,但不复习的话可能记不了很久。与之相反的程序性记忆只能通过大量的重复性练习来建立,而且一旦建立便很难遗忘,也很难修改。不过如果有足够的毅力,持之以恒地加以练习,也有可能改变已有的条件反射。美国那位工程师就是如此:在经过了好几个月的失败之后,突然有一天,他的小脑立功了!他能骑了!代价是……他终于不会骑正常的自行车了……
讲了这么多,你还是不大相信加对齿轮就骑不了?没关系,果壳少年已经打造了一辆货真价实的反向自行车,这个怪物将在本周末(10.20~10.21)果壳大型科技与博物体验馆“有意思博物馆”现身,欢迎你来挑战!骑过5m有神秘大礼哦~
这辆神奇的自行车可不是全部,在我们的“最酷少年大本营”中,你还可以欣赏出神入化的折纸作品、来自亚马逊的野生动物摄影,在显微镜下观察大蓝闪蝶会变色的翅膀,拿起画笔为历史带来崭新的颜色……还有果壳大家族的各色好玩场馆!
10月20日、21日 10:00 ~ 20:00 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全场!免费游玩!倒计时2天,我们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