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诺贝尔奖无疑是科学家至高无上的荣誉,人们也常常拿获奖者与其他科学巨匠进行比较,比如17世纪的物理学大师牛顿和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爱因斯坦。前者是经典力学的创立者,而后者是量子物理的奠基人。纵观整个科学史,恐怕没有哪个科学家像牛顿和爱因斯坦一样光辉耀眼了。
那么牛顿和爱因斯坦两者之间谁更有名气呢?这就好像苹果和橙子,哪个更好吃一样一直没有定论。
在2005世界物理年时,英国皇家学会曾就“谁是人类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结论显示,不管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还是普通英国网民,都一致认为牛顿在科学贡献与人类进步发展史上的影响都超过了爱因斯坦。
但牛顿的名气真的大于爱因斯坦吗?近日,Journal of Informetrics的一篇论文对两位科学巨匠的名气进行了比较。该研究基于Google Books的3600万本可预览书籍图书和Google Scholar的9000万篇学术论文中科学家全名出现的词频,对爱因斯坦和牛顿这两位物理学大师的声望从实证上进行了分析。
研究显示,英国皇家学会的结论在英国有效,但在全球范围并非如此。作为英国人的牛顿,被英国出版书籍提及的频次一直高于爱因斯坦,而出生于德国后又加入美国国籍的爱因斯坦,则在德国及后期美国出版的书籍中被提及更多。这反映出科学家在自己国家或者共同语言的文化语境中具有更强的认同和影响力。
谷歌学术论文也告诉了人们一个类似的故事。在1918年到1948年之间的30多年里,牛顿和爱因斯坦在学术圈中被提及的次数不相上下。以1948年为分水岭,爱因斯坦开始占据上风至今。有趣的是,爱因斯坦声望超过牛顿的时间,在谷歌学术里比谷歌图书语料库中滞后了二十余年。如果我们有理由相信谷歌图书也包含了非学术的知识产出,这一差异也折射了学术圈内外科学家声望及演进速度的区别。
很多科学家是多面手,不仅涉足多个研究领域,而且贡献突出。比如牛顿不光在物理学领域提出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他在数学、天文学、自然哲学甚至炼金术和神学领域也有着重要的贡献和影响。而爱因斯坦虽以光电效应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的质能方程E=mc²和相对论也是开拓了物理研究的新领域。除此之外,牛顿与苹果、爱因斯坦煮怀表的故事似乎更让人们津津乐道。
根据人名和成果是否在书中被同时提及的共词分析揭示:提及牛顿的图书中同时最多提及的除了万有引力之外,排在第二的却是他与莱布尼茨同期创立的微积分;而提及爱因斯坦的图书同时最多提及的却是相对论和量子论。虽然提出“上帝不会掷骰子”的爱因斯坦从来不认为自己是量子理论的支持者,客观上他却极大地促进了量子物理的发展。
有意思的是,数据显示1880年至1980年期间,谈论牛顿的书籍较之前大幅度下滑。
猜测的原因之一是在19世纪末,物理学界出现了“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所得出的“零结果”和普朗克定律中的被埃伦菲斯特称为的“紫外灾难”,冲击着当时物理学界主流旧理论体系的框架。再加上期间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部分解释了这一百年期间这位科学巨匠被提及次数的减少。而在1980年之后,随着图书出版业的蓬勃发展,突增的大量书籍中再次较多的提及此二人。
谷歌图书词频的进一步分析还揭示,在21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物理学家中,前5名依次为爱因斯坦、普朗克、牛顿、帕斯卡和伽利略。包括牛顿在内的早期物理学家如帕斯卡、伽利略等虽出生于1600年前后,但在400年后的今天,他们在人类社会中的科学声望依然力压群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大批新成果不断涌现,旧理论随之逐渐褪色。
科学家的声望也会起伏,因地而异,也存在着一个生命周期,但总体而言,他们的贡献在人类历史上将影响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即使科学先驱们的成果早已经不能代表科学最前沿,甚至已被后来者超越,但他们的贡献在历史沉淀中逐渐变成了科学知识体系的奠基石,并以不同的形式:学术论文、图书被保存承传下来,演变成了公有领域的知识,成为了科学精神与科学文化的组成部分,并激励着一代代新人勇攀科学高峰。
今天,我们依然常常记起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阿基米德这些科学先驱,他们的名字已经在人类历史上被讴歌称颂了两千年,这或许就是科学家所追求的人生终极价值。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不禁思索,今天的科学家又有哪些能在百年后依然被称颂,真正引领人类走向未来新世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