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桂花就是秋天的象征之一,无论是赞其“虽无艳色惊群木,却有清香压九秋”,还是赞其“江汉光翻千里雪,桂花香动万山秋”,都不为过。桂花香味独特,沉郁而悠长,有“独占三秋压群芳”之势,被誉为花仙,也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
桂花,我国古代也叫木樨花,“木樨”本作“木犀”,以其木材纹理似犀角得名。因为“木犀”不像植物名,在流传的过程中,有人便在“犀”字上加“木”旁,新造了“樨”字,“木樨”看上去就像植物名了。时至今日,“木樨”的写法已经比“木犀”更流行。
作为我国传统名贵花木,桂花树的栽培历史已有2500多年,先秦古籍《山海经》第一卷《南山经》首篇就提到了桂树。据《中国植物志》记载,除了木樨这个别称,桂花还被称为岩桂、九里香、金粟等,为木犀科木犀属常绿阔叶乔木或灌木。
野生的桂花都是黄色的,但是在人工选育下,出现了近白色和橘黄色的品种。在我国,这两种木犀分别被叫作“银桂”和“丹桂”,野生型的黄花品种则被叫作“金桂”。桂花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喜马拉雅山东段,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之后,经过漫长的人工引种驯化,栽培范围不断扩大,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的广大地区。
湖北南部的咸宁市多植桂花树,全国闻名,有“桂花之乡”的美誉,那里的山山岭岭遍是桂花树。每逢中秋节,桂花开时,咸宁便成了香的世界,难怪有人说那香之浓之悦人有“天香入骨”之感。
桂花香味浓厚高雅,不仅能观赏,还有多重用处。《说文解字》曰:“桂为百药之父。”桂花性温味辛,其功效在古代本草中多有论述。明代《本草汇言》谓桂花能“散冷气,消瘀血”;《本草纲目》记载桂花能“生津、辟臭、化痰、治风虫牙痛”;清代《陆川本草》说桂花能“治疗痰饮咳嗽”。
桂花还可以制成调味品。将桂花洗净,沸水稍烫后捞起晾干,密封贮于瓶内,可制成盐渍、糖渍桂花。由桂花蒸馏而得“桂花露”,能舒肝理气、醒脾开胃。用桂花做成的菜肴更是种类繁多,如桂花糕、桂花粥、桂花山药,等等。
桂花作为观赏花木,有悦人的浓香,在元明时向北移植,明人所著《京师杂记》中记载:“草桥可植桂树,(农历)八月最为艳芳,幽香怡人。”这说明,当时已有桂花树进京了。不过,因北方气候寒冷,桂花树无法在自然环境下越冬,所以栽植极少,且均栽在木盆中,并在入冬前移入室内,故而当时北方的桂花树甚是珍贵,最初只栽植于皇家御苑之中,为“宫廷之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