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路线一要经过7个红绿灯,预计慢42分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交通灯成为了限制我们旅途速度的瓶颈。对于行人来说,每一次过马路都是一次心惊肉跳的冒险,走位难度不亚于打了一场dota2职业比赛。对于司机来说,人生苦短,却要,灯,等灯等灯。可是,在吐槽的同时,你有没有想过,你只是过一个马路,交通灯其实操碎了心。
世界上第一盏交通灯启用于1868年12月,位于伦敦威斯敏斯特宫前的大桥街、大佐治街与国会街交汇处。它靠人工操作,用红绿两色煤气灯指示交通指令。然而,仅仅使用了24天后,它就发生了爆炸,还使操作它的警察殉职。直到1912年,美国盐湖城的警察莱斯特·怀尔才研制出第一盏电力交通信号灯,然而,它仍然需要手动切换。从1922年开始,交通信号灯开始使用全自动的计时器来控制。
加装计时器只要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有学者论证,以纽约市为例,在六千名警员当中只需要五百名分配到交通队,这使得城市省下了12,500,000美金的成本支出。
所有存在痛点的领域,就存在解决方案的蛋糕。在容忍了固定配时方案100多年后,交通信号灯终于迎来了转机——人工智能。率先破局的是华为云。
2018年4月,华为云在北京市交管局的指导下,在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与上地东路交叉路口率先试点,利用AI算法实现信号配时优化和时段自动划分。华为云所提出的TrafficGo方案,采用视频方式监测数据,可以精准识别整个道路上每一条车道的全量数据,包括过车数量、过车速度、车辆排队长度等。同时,还能通过正反转视频提取车流的行车轨迹和转向信息,从而掌握区域发车规律。
在庞大的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再对区域所有车道的交通流量数据进行协同计算,实时生成整个区域全部路口的信号灯配时方案,并通过系统自动推送到交通灯上,实现整个区域的交通流量最大化。
交通灯变得更智能,实际上是背后的AI变得更加智能。从深蓝战胜卡斯帕罗夫开始,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AI的迅猛发展,而这些提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预测能力,预测未来是人类一直以来的宏大理想,当然,有些人通过茶叶或者龟壳来预测,而科学家则用数学模型。而现在,我们有了AI,在庞大的数据体量和雄厚的计算能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AI能够对复杂的系统状态进行更准确的预测。预测的目的则是为了优化,从无数可能的未来中选取最美好的那个未来,并计算出通向它的途径。具体而言,在交通灯方案中,就是选取最优的信号配时。
上述三个层面的提升,也意味着AI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实验室技术,也不是技术宅用来炫技的围棋程序,AI已经全方位进入生活。事实上,华为一直在低调发展自己的人工智能技术,不同的是华为是将AI更多应用到日常生活场景中去,真正解决人们的痛点。比如,华为云所开发的智慧警务系统,能够根据监控大数据帮助警方迅速找到犯罪嫌疑人,已经协助深圳龙岗警方破获了多起案件。
此外,针对“两客一危”车辆,华为云与相关企业合作,推出了车联网安全智能防控系统,通过车载终端智能识别驾驶员抽烟、打电话、疲劳驾驶、注意力分散、跟车过近、车道偏离等危险驾驶行为,一方面通过终端实时提醒,辅助驾驶员安全驾驶;另一方面,还通过大数据技术深度分析风险行为,建立驾驶员的风险模型。这些举措都改变了传统车辆安全防护只能事后响应的被动局面,实现了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追溯。
一种新技术的诞生也许令人激动,但那一瞬间,只有少数人能够见证。然而,当它开始全方位进入生活的时候,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它的力量。AI也是如此。从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个名词被提出,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它不再只是云端的一个名词,而是已经走进生活。它已经出现在了交通灯上、车联网上,它也将出现在生活中更多的地方。
它将如同能源、网络一样成为一种基本的生产力,深刻地改变每一个行业。我们这一代人无疑是幸运的,因为我们站在巨龙腾空的前夜,巨大的力量即将破渊而出,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我们也将见证一个新的时代,那是一个“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中AI纷纷而来下”的普惠AI时代。AI is com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