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和外婆去买菜,冬瓜总是令我很困惑。整整一个非常巨大,没人能买一整个回家,只是告诉菜贩要大约多厚一片,然后当场切下称重。回家一般总是炖排骨和海带,吸收了足够多的肉香后味道虽也不差,但有时偷尝一片生的冬瓜,发现什么味道也没有:既没有南瓜的糯,也没有西瓜的甜,就连香气也比黄瓜要弱上几分。甚至在做瓜子这个方面,都比不上南瓜籽和西瓜籽产量高而家喻户晓。
冬瓜属于葫芦科冬瓜属的一种植物,原产于亚洲南部。
它的属名是一个来自意大利南方的名字,在意大利语中的意思是“欢迎到我家来”,常用于命名期待已久的孩子,而且冬瓜是冬瓜属里的独苗,只有1个种。虽然没有葫芦科其他兄弟们那么美味,冬瓜在生活习性上还是和其他葫芦科植物蛮像的。一年生草本,生长期不喜欢霜冻,不搭架子的话会蔓着长,铺成一大片,如果搭架子则会伸出卷须、试图向上“攀爬”。
花瓣为5瓣,亮黄色,雄花和雌花分开长但是可以长在一个植株上,很容易区分雄花和雌花,因为雌花开出来就自带小“瓜”。
冬瓜有点和其他葫芦科的兄弟们不同,它小时候“脑袋”上总有很多粗硬的绒毛,成熟后绒毛往往就不见了,但是表面会长出蜡质。成熟后的冬瓜很耐放,存放得当可以放一年,和南瓜有得一拼。冬瓜产量高、容易长得很大,加上耐放,这就让它的价格普遍便宜;又因为它本身味道寡淡,所以就出现了把冬瓜做成凤梨酥和臭冬瓜的方法。
当凤梨酥刚被创造出来的时候,的确用的是真的凤梨(菠萝),但是后来大规模生产后,很多时候厂家为了降低成本,都会使用冬瓜来作为凤梨酥馅的主要填料。除了凤梨酥,还有很多水果味的广式月饼,什么芒果味、哈密瓜味,如果你看看配料表就会发现冬瓜都排在这些水果之前。在用于甜点加工上,冬瓜味道寡淡的特点是他的优势——只要有足够多的糖,着色剂和香料就能让它假装成很多东西。
另一种对于冬瓜的加工方法是臭冬瓜,这似乎是一个宁波特色,我个人没有尝试过。臭味的关键需要臭卤,臭卤的做法有很多种,除了用来做臭冬瓜,做臭豆腐也会要用到臭卤。臭卤各家有各家的秘方,不过根据“自然发酵腌制冬瓜主要发酵菌种及风味物质鉴定”这篇论文显示,臭冬瓜发酵过程中的6株典型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极小棒杆菌、腐败希瓦菌、汉逊酵母、酿酒酵母和植物乳杆菌。
发酵过程中最高亚硝酸盐含量为8.8毫克每千克,发酵末期其含量小于0.2毫克每千克,两值均低于国标GB15198-94中腌渍品毫克每千克的限量标准,所以还是相对安全的。
不知道你听了以后有没有食欲呢?我决定今年去宁波尝试一下臭冬瓜,因为有位我非常敬重的吃货曾经说过:在吃这件事上,再多的文字描述都比不上亲自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