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父母都对自己的孩子有安全保护意识,而澳大利亚的壮丽细尾鹩莺更是将这种安全意识升级到2.0。有研究发现,细尾鹩莺在孵蛋期间会向自己的孩子传授一种独特的“密码”,并要宝宝破壳后重复验证。亲子鉴定的方法如此复杂,是为了防止自己的鸟巢被狭嘴金鹃侵占。
壮丽细尾鹩莺,毛茸茸的小肥啾。较为黯淡的是雌鸟。狭嘴金鹃,今天故事里的反派。
狭嘴金鹃的蛋看起来很像鹩莺蛋,不过金鹃蛋孵化较早,金鹃就是在这时“鹃占莺巢”的。除非鹩莺意识到了鸟巢有入侵者,否则它们会对金鹃幼鸟视若己出,花费时间和食物喂养。不过,金鹃奸计得逞的几率只有60%。在其余40%的情况下,鹩莺会在几天之内意识到金鹃幼鸟的存在,并放弃这个鸟巢,重筑新巢。而这正是因为幼鸟尚未破壳时,鹩莺妈妈会传授密码——如果宝宝孵化后不能给出密码,鹩莺妈妈就会抛弃这个鸟巢。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索尼娅·科林多弗尔及其同事记录了鹩莺鸟巢附近的鸟鸣。研究论文发表在11月8日的《当代生物学》上面。细尾鹩莺妈妈孵蛋时,会唱一种特定的由11个音符组成的曲子,等幼鸟孵化以后就不再唱了。而在这11个音符中,有一个音符的长度和音调非常特殊,只有鹩莺能发出来。当鹩莺幼鸟求食的时候,它们就会重复这个声音,即求食密码。
科林多弗尔认为,这个声音可以让鹩莺妈妈消除疑虑,告诉它这些幼鸟是值得哺育的。她说:“密码能够识别鸟巢中的成员。”如果鹩莺妈妈在孵蛋期间常常唱这种11个音符的曲子,幼鸟可以更准确地唱出这种密码。而金鹃鸟的孵化时间早于鹩莺。相应的是,金鹃孵化时只听了2天的求食密码,而鹩莺会听5天——所以金鹃雏鸟孵化时尚未学会求食密码。
直到现在,人们才知道鸟鸣的相似性是后天习得的,原先鸟类学家认为这可能是遗传的。
为了确定这些鸟鸣的规律性不是来自遗传,科林多弗尔在鹩莺唱孵化曲之前交换了几个巢中的蛋。结果是:鹩莺幼鸟孵化出来后,它们唱的是孵化期间听到的密码,而不是生母的密码。科林多弗尔指出,这是细尾鹩莺和金鹃之间的一场“声音军备竞赛”。杜鹃和其他巢内寄生鸟往往会卷入与宿主的进化军备竞赛中。随着宿主学会识别外来的鸟蛋,巢内寄生鸟会让自己的蛋看起来更像宿主的蛋。
澳大利亚吉朗迪肯大学约翰·恩德勒的表示,“用听辨密码的方法避免寄生,这是我们之前没有想到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