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学见习科学小记者团已经成立3个月了。在见习小记者者团里涌现出了不少身怀绝技的小朋友。有的小朋友能用流利的英语介绍自己,有的小朋友的绘画功底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还有的小朋友是天文学发烧友,已经连续2年每年看1小时左右的英文NASA新闻。今天我们介绍的见习小记者王一行是个植物学达人。
今年10岁的王一行在过去的3年里一直坚持科学绘画,目前他已经创作了700多幅植物写生,认识了超过500种植物,平均每2天认识1种新的植物。他的科学绘画在2016年获得了北京朝阳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小学组的金奖,还被首都图书馆邀请参加“我的大自然收藏”展览。和上期介绍的韩佳恒见习小记者一样,王一行也把学习变成了乐趣,而且乐此不疲。
韩佳恒每天要和英语生词、新概念搏斗,而王一行则要像采药的小和尚一样,随身带着写生本子跋山涉水寻找新奇的物种。从0开始科学绘画的他,这三年来是什么使他坚持下来的呢?走从0开始科学绘画开始科学绘画文|王一行(环球科学见习科学小记者)写作辅导|环球科学编辑部进科学绘画,其实是出于偶然。在2014年暑假,我和爸爸去中科院地理大讲堂去听了两次关于科学绘画的讲座,让我认识到了科学绘画独特的魅力。
从此,我就开始了植物的绘画记录。2014年的11月,我去了一次北京植物园,认识了一位叫“扶郎花”的老师,她对我帮助很大。她给了我一个建议:画植物很不错,但仅仅绘画是不够的,如果能带着研究去绘画,那就又不一样了。她给我推荐了中科院植物所的专职植物手绘老师——孙英宝和李爱莉老师。孙老师和李老师给我做了几次指导。他们说,在科学绘画中研究植物是第一,绘画技巧是第二,因为绘画的技巧可以在长期实践中提高。
有了老师的指导,我从简单的外形记录转向了记录+研究。我开始处处留心身边的植物,重新去审视这些植物的生长特点、开花的时间、花朵的样子、雄蕊和雌蕊的排列等等。渐渐地,出门带着画本成为了一种习惯。无论是踏青还是远足,我都会带着我的画本。在游山玩水的时候,也要记录下旅游目的地的一些植物。带着画本去记录旅行中的植物让我惊喜不断。
我第一次去北京昌平的虎峪自然风景区时,在崖壁上看到了一种植物——心形的叶子挂满了崖壁,而且很多已经变红,就好像是崖壁上系着的红腰带。因为叶子形状很特殊,我马上画了下来,回家后,我和爸爸开始查阅资料、请教老师。老师说,这是中国独有的物种,叫做独根草。这就是我和独根草这种中国特有种植物的一次不期而遇,我是多么地开心呀。经过这件事情,我对身边的植物世界就更加留心了。
植物不仅带给我不少知识,还锻炼了我的意志、增强了我的自信。有一次一个老师告诉我们,植物界里也有杀手。比如有一种水中杀手叫“狸藻”,在北京只有奥森有。狸藻(又名:闸草,拉丁文名:Utricularia vulgaris L.)是狸藻科、狸藻属水生草本。狸藻品种众多、形态各异,一般都成片生长在湿地、池塘甚至是热带雨林长满苔藓的树干上,多数有漫长的花期,会开出成片可爱的小花。
狸藻整体的形态好像是羽毛一样,在这些细羽上还有圆形的小疙瘩,这就是传说中的毛囊。这毛囊就是捕捉水中微生物的口袋呀。北京七月的夏天十分炎热,但为了看到这水中的“杀手”,我还是决定出门寻找。在浑浊的水塘里搜寻了半日后,我终究是见到了它的真面目。后来在一次科技馆的科学讲座上,有老师问起“谁见过狸藻”?全场500多人,唯有我见过狸藻。我当时是多么地骄傲呀!
到现在为止我学习科学绘画已经有3年多了,已经画了700幅左右的植物写生,认识了至少500种植物。这3年中,北京的各个郊区的自然保护区,我基本上都去了几次。同时,我还去了辽宁、河北、山东、山西、云南等地方,也记录了一些当地的一些特有植物,并了解了这些植物和当地居民的关系。经过了这3年的学习和训练,我增长了不少见识,对写生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小伙伴们如果也对科学绘画感兴趣,欢迎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