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我们的新帮手@边缘计算。信息时代,风起“云”涌:云存储、云服务器、云数据库、云主机……这一切新服务的背后都少不了“云计算”的身影,可以说是非常厉害了!什么?还有更厉害的?!边缘计算是融合联接、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就近提供智能互联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业务实时、业务智能、数据聚合与互操作、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为了更好的理解边缘计算,我们需要先从“云计算”这个概念入手。随着各行各业的计算业务越来越复杂,对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云计算应运而生。在一个合适的地方,建立大型的数据中心,在数据中心里安装成千上万台服务器。用户通过网络,将各自的计算任务传送到这里,使用数据中心数量众多、功能强大的服务器进行计算,再将计算结果通过网络传送回来。
也就是说,负责计算工作的数据中心距离用户和实际产生数据的地方是很远的,就好像高高的云彩一样。有了云计算,为啥还需要边缘计算?云计算虽然功能很强大,但并不是完美无瑕的。想使用云计算,就必须把计算所需要的数据全都通过网络传送到数据中心,一方面,要消耗大量的网络资源,另一方面,传输过程会耗费大量时间。因此,边缘计算闪亮登场!
在“云”的边缘,也就是更靠近产生数据的地方,部署一些边缘计算的处理器,就近进行部分计算的工作,将需要快速响应的计算工作完成,马上反馈回去,只将计算之后的结果传送到“云”中,再进行更复杂、不需要快速响应的计算工作。举个例子,我们需要对全国的电梯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电梯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
如果单纯使用云计算,需要在电梯中安放检测震动、光照、电压、电流等等很多参数的传感器,再把所有采集到的信号数据传送到云计算中心,进行复杂的故障预测算法,直至找到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而电梯那么多,采集到的数据量又很大,全部都传送到“云”中耗费的时间不可估量。而结合边缘计算,只需在每个电梯上安装一个处理器,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的处理,仅仅将对故障预测算法有用的信息传送到“云”中。
这样既可以降低网络传输数据的压力,又可以对发现的问题立即处理,节省很多时间。与单纯的云计算相比,边缘计算的确会使用更多的处理器。但边缘计算的处理器价格不是很高,一般从数百元到数万元不等,与云计算中心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的一台服务器相比,成本增加不会很多;另一方面,边缘计算处理器可以与本来就部署在边缘侧的通信网关、交换机/路由器、控制器等设备复用,进一步降低成本。
边缘计算的研究方式是从一些简单的用户场景入手,工程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凝练架构和关键技术,形成软硬件产品,再推广到更加复杂的场景中,通过不断迭代,逐步完善边缘计算的研究。边缘计算概念的提出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科学家们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但还很不够。
基于产业的迫切需求,2016年11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英特尔公司、ARM和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倡议发起了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dge Computing Consortium,缩写为ECC)。联盟里包括了学术科研机构、工程实施、设备提供商和用户。
在大数据时代,云计算提供强大的运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小而灵”边缘计算的响应速度则可以达到毫秒级,可谓“快马加鞭”!两者互补,将带来新一轮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