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科学见习科学小记者团已经成立近3个月了。在见习小记者者团里涌现出了不少身怀绝技的小朋友。有的小朋友能用流利的英语介绍自己,有的小朋友的绘画功底已经达到了专业水平,还有的小朋友是植物学达人。今天我们介绍的见习小记者韩佳恒是个天文学发烧友,他每天都坚持看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等专业网站的英语新闻,已经坚持了2年。
韩佳恒表示,自己每天都会花时间浏览学习NASA等专业天文网站的内容。他现在甚至还能翻译其中的一些内容,制作成自己的公众号的文章。对于初中生来说,独自理解英文的天文学专业信息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别说词汇量有限的初中生了,就连许多大学生看到密密麻麻的英文也会觉得头疼。那么韩佳恒是怎么做到大学生也很难坚持的事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学习方法和心得体会吧!
我是这样看天文学新闻的。
打开NASA官网(www.nasa.gov)后,我通常会先浏览一下右上角的篮框,所有任务的倒计时通常都会在这里显示。然后再看其他的内容。NASA在美国的受众范围很广,文章标题也都比较简单,在配合着文章封面就可以很轻松地读出文章的大致内容。遇见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我就会点击链接。
NASA的链接里不是单独的一篇文章哦,他们通常会把同一个类型的发现或新闻放到同一个链接里,所以一个链接里会有数十乃至上百篇文章。
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我会先借助自己的能力尝试阅读全文。如果文章比较简单,我会使用有道词典查询我不认识的单词,把这些单词列成一个表格,方便以后复习;如果文章较难,我就会用到翻译软件,如谷歌翻译、有道翻译等等。
但是翻译软件的翻译结果通常不太准确,所以我通常只会比较快速地看一看翻译结果。如果文章里面有特别感兴趣的内容,我会把文章重读一遍,与第一遍读文章有所不同,这次我会把着重点放到文章中的重要信息和数据上。
如果大家仅仅想要浅层次地了解某个新闻,建议略读;如果想要通过阅读文章增长知识,建议使用第二种方法,同时可以关注一下其他相关内容。
如果要翻译文章,我会先使用上述的第二种方法精读文章,看一看相关内容,保证对文章的主题以及背后的原理有一定的了解。然后,我会在原有的翻译结果上一句一句审核。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为机器翻译结果十有八九是会有错误的,而且叙述方式不一定是中国读者所习惯的。这时候就要借助自己的理解来修改每一个句子,每一个词语。
翻译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也只有这个过程中,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还有哪些地方有待提高,同时更好地消化文章传达的信息。如果碰到无法理解的部分,我会去维基百科上查找相关内容,或询问我的师父。NASA官网上还有一个做得很好的部分就是NASA TV。这是一个24小时的电视台,里面通常会播放火箭发射的直播、最新的科研结果的介绍以及最新的纪录片。在听的过程中可以加强英语听力能力。
平时我比较关注的另一个网站就是全球最高产的天文台——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官网(www.eso.org)。ESO的文章更新得比较慢慢,与NASA相比也深奥很多,里面会经常出现很多稀奇古怪的专有名词。我翻译ESO的文章的过程通常如下所示:读懂文章标题,如果连标题都不明白的话文章内容基本上就是天书了。使用翻译软件翻译全文,快速浏览一下翻译结果,了解文章大致在说什么。
借助词典咬文嚼字,知道每一个词的含义。在其他网站上查找相关资料,对整篇文章及相关内容做更深入的了解。细心翻译,有了上述的基础后,一句话一句话慢慢翻译,不要过度追求进度。检查,对照原文,看看有没有翻译不当的地方或出现语法错误。
对我来说,翻译一篇700词左右的文章大约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可见翻译文章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很大的耐心,在翻译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哦,以保证翻译任务善始善终。浏览,阅读,翻译NASA和ESO的文章可以大幅度提升我们搜集信息的能力,让我们及时了解到时下的天文热点及背后的原理。我认为,这件事情能让我们受益匪浅。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尝试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