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的相亲模式,你或许可以用到

作者: 张天蓉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17-10-12

本文通过一个数学家相亲的故事,介绍了如何从概率与统计的角度去相亲,并详细阐述了相亲问题的数学模型和最佳策略。通过微积分的基本概念,分析了不同策略下选中最佳相亲对象的概率,展示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相亲犯难?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爱情观被世人广为流传,但其中的哲学意味却总会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此次,我们奉上一则相亲实用宝典,借“傻(数学)博士”相亲的故事告诉你,如何从概率与统计的角度去相亲!嗯,首先你要找到100位相亲对象……

撰文 | 张天蓉(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理论物理博士)

责编 | 吕浩然

概率论专栏

2017-03-16 上帝教人掷骰子——“神童”帕斯卡与概率论

2017-03-31 似是而非的答案:概率论悖论

2017-04-18 别相信直觉:概率论帮助侦破“财务造假”

2017-05-15 赌徒谬误:赌博与大数定律

2017-06-24 无所不在的概率分布钟型曲线

2017-07-26 概率之本质—从主观概率到量子贝叶斯

2017-08-14 酒鬼漫步的数学——随机过程

2017-09-20

喝醉的酒鬼会漫无目的地游荡,花粉也会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都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让他到麦田走一趟,目标是要摘回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但只可以摘一次,并且不许回头,路径不能重复。柏拉图本以为很容易,但最后却空手而归,原因是他在途中虽然看到很不错的麦穗,却总希望后面有更好的,最终致使他错失所有的良机。苏格拉底告诉他: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让他到树林走一次,争取带回一根最好的树材,照样只采一次不许回头。最后柏拉图拖了一棵中等材质的树枝回来——他接受了上次的教训,走了半途之后看到“差不多”的树就做决定了!苏格拉底说:这就是婚姻。

两位哲学家用麦穗问题来形象地比喻爱情与婚姻之间的不同:前者是错过了的美好,后者是人生旅途中权衡之后的决择。人文学者及公众都为这段颇富哲理的名人小故事津津乐道,而数学家们却从完全不同的、概率及统计的角度来解读它。

数学家的“浪漫”Romance

麦穗问题虽然很通俗,但却与“随机过程”有关:每棵麦穗的大小都可以看作是随机的,因此,当柏拉图在麦田中走一圈时,碰到一个又一个排成序列的随机变量,这不就是一个随机过程吗?

加以数学抽象之后的麦穗问题,等效于概率及博弈论中著名的秘书问题[1],它还有多种变换版本。下面我们用“傻博士相亲”的故事来叙述它,并介绍如何将微积分的基本概念用于分析随机过程。

且说几年前留学人员中有一位外号“傻博士”的学者,他精通数学、小有成就,唯有一老大难问题尚未解决:已近40岁还没有交上女朋友。于是,那年他奉母命回国相亲,据说半个月之内来了100名佳丽应召。后来,这位傻博士经过严格的数学论证,采用了一种“最佳策略”,终于百里挑一,赢得美人归!如今的他已是儿女一双,全家其乐融融,在硅谷传为佳话。

人们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对傻博士而言则可称得上是“有其子必有其母”。在相亲的过程中,傻博士母亲开出的条件也颇为有趣:要求他在这15天之内,要对这100位佳丽一个一个地相亲,每位佳丽只能见一次面,见面之后立即给出“不喜欢”或“喜欢”的答案。如果“不喜欢”,则以后再无机会与该女子相亲;如果答案是“喜欢”,则意味着傻博士选中了这位女子,相亲过程便到此结束。

看到这儿,你也许已经领会到这个“傻博士相亲”与“麦穗问题”本质上是一致的。那么,对于母亲这种“见好就收,一锤定音”的要求,傻博士的“最佳策略”又是怎样的呢?

既然说到“最佳”,应该用得上数学微积分中的最优化、求极值的技巧。我们首先看看,傻博士是如何建造这个问题的数学模型的。

首先,这看起来是个概率的问题。假设按照傻博士对女孩的标准,将100个女孩作了一个排行榜,从1到100编上号,“#1”是最好的,然后,“#2”、“#3”……当然,傻博士并不知道当时每一次相亲的女孩是多少号。这些号码随机地分布在傻博士安排的另一个相亲序列(1、2、3、…r…i…n)中,见图1。傻博士的目的就是要寻找一种策略,使得这“一锤定音”定在“#1”的几率最高。

设想一下,傻博士可以有好多种方法做这件事。比如说,他可以想得简单一点:预先随意认定一个数字r(比如将r固定为20),当他面试到第r个人的时候,就定下来算了。这时候,因为r是100中挑出来的任意一个,所以,这个人是“#1”的几率应该是1/100。这种简单策略的几率很小,傻博士觉得太吃亏。

再比如说,当他面试到第20个人时,如果看到的是个丑八怪(或者疯女子)也就这么定下来吗?显然这不是一个好办法。

那么,将上面的方法做点修正吧:仍然选择一个数字(比如r=20),但这次的策略是:他从第20个人开始认真考察,将后面的面试者与前面面试过的所有人加以比较。这样,如果傻博士觉得这第20个面试者比前面19个人都好,那便可以“见好就收”,否则,他将继续面试第21个,将她与前面20人相比较;如果不如前面的,继续面试第22个,将她与前面21人相比较……如此继续下去,直到面试到比前面的面试者都要更好的人为止。

根据图1所示可以总结出傻博士“最佳策略”的基本思想:对开始的(r-1)个面试者,答复都是“不喜欢”,等于是“忽略”掉了这些佳丽;直到第r位佳丽开始,才认真考虑和比较,如果从r开始面试到第i个人的时候,觉得这是一个比前面的人都要更中意的,便答复说“喜欢”,从而停止这场相亲。

图1中还标出了一个“临时最佳者”,这和实际上隐藏着的排行榜中的“#1”可能是不同的。“临时最佳者”指的是傻博士一个一个相亲之后到达某个时刻所看到的最好的佳丽,是随着傻博士已经面试过的人数的增加而变化的。

被“忽略”的选项Ignore

这个“最佳策略”当中其实还有一个问题:对100位佳丽而言,到底前面应该“忽略”掉多少个人,才是最佳的呢?也就是说,对n个相亲对象而言,r应该等于多少,才能使得最终被选定的那位佳丽是“#1”的几率最大?

r太小了当然不好。如果令r=2,也就是只忽略第一个,如果第二个比第一个好的话,就定下了第二个,当然也可能继续下去,但很有可能使你的决定下得太快了,似乎还没有真正开始相亲,就草草结束了;r太大显然也不行。如果令r=99,则忽略的人数将会太多,“#1”被忽略掉的可能性也非常大。结果是相了这么多人,傻博士累得半死,选中“#1”的几率只是大约2/100而已。

也许,应该忽略掉一半,从中点开始考察?也许,r应符合黄金分割原则:0.618?也许与另外某个知名的数学常数(π或e)有关?然而,这都是一些缺乏论据的主观猜测,傻博士是数学家,还是让数学来说话吧。

我们首先粗糙地考察一下,如果使用这种方法,对某个给定的r,应该如何估算最后选中“#1”的几率P(r)。

对于给定的r,忽略了前面的r-1位佳丽之后,从第r个到第n个佳丽都有被选中的可能性。因此,在图1下方的公式中,这个总概率P(r)被表示成所有的P(i)之和。其中,i是在r到n之间逐一变化的,而P(i)则是选中第i位佳丽的可能性(概率)乘以这个佳丽是“#1”的可能性。

选中第i位佳丽的可能性是多少?取决于第i位佳丽被选中的条件,即当且仅当第i位佳丽比前面i-1位都要更好,而且前面的人尚未被选中的情形下才会发生。也可以说,第i位佳丽被选中即表示当且仅当第i位佳丽比之前的“临时最佳者”更好,并且这个临时最佳者是在最开始被忽略的r-1位佳丽之中。因为如果这个临时最佳者是在从r到i之间的话,她面试后就应该被选中了,然后就停止了整个相亲过程,不会进行到第i位佳丽。

此外,第i位佳丽是“#1”的可能性又是多少?实际上,按照等概率原理,每位佳丽是“#1”的可能性是一样的,都是1/n。因此根据上面的分析,我们便得到了图1所示的选中“#1”的概率公式。

从公式可知,傻博士选中“#1”的概率是对“忽略点”r的函数。读者不妨试试在公式中代入不同的n及不同r的数值,可以得到相应情况下的Pn(r)。比如说,我们前面所举的当n=100时候的两种情形:P100(2)大约等于6/100;P100 (99)大约等于2/100。

应该“卡”住多少位佳丽?How many

下面问题就是要解决:r取什么数值,才能使得Pn (r)最大?如果我们按照图1的公式可以计算出当n=100时,不同r所对应的概率数值,比如令r分别为2、8、12、22……等等,将计算结果画在Pn (r)图上,如图2a所示。我们可以将这些离散点连接起来成为一条连续曲线,然后估计出最大值出现在哪一个r点。这是求得P(r)最大值的一种实验方法。

然而,我们更感兴趣从理论上分析更为一般的问题,那就要用到微积分了。在普通微积分里,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收敛”和“极限”的概念,所有其它的概念都是基于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对于随机过程的微积分,在数学家们建立了基于实分析和测度论的概率论体系之后,就可以像当初发展普通微积分那样先建立“收敛”和“极限”这两个概念。

与普通数学分析不同的是,现在我们打交道的是随机变量,比之前普通的变量要复杂得多,相应建立起来的“收敛”和“极限”的概念也要复杂得多。

在随机微积分中的积分变量是随机过程(比如说无规行走)。无规行走是针对时间的一个函数,但是却有一个特殊的性质:处处连续但处处不可导。正是这个特殊的性质使得随机微积分与普通微积分大不相同。

随机微积分一般都既牵涉到普通变量时间t,又牵涉到随机变量W(t)。所以,进行随机微积分时,如果碰到跟t有关的部分就用普通微积分的法则,而碰到跟W(t)有关的部分时就使用随机微积分的法则。

落实到傻博士相亲问题上,首先,我们需要想办法将Pn (r)变成r的连续函数,因为只有对连续函数,才能应用微积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分别用连续变量x=r/n、t=i/n来替代原来公式中的离散变量r和i。此外,最好使研究的问题与n无关。因此,我们考虑n比较大的情形。

n趋近于无穷大时,1/n是无穷小量,可用微分量dt表示,而公式中的求和则用积分代替。如此一来,图1中P(r)的表达式对应于连续函数P(x):

公式(1)

图2b显示的是连续函数P(x) = - x ln x的曲线,此处的log和ln都表示自然对数,即以欧拉常数e(约为0.5772)为基底的对数函数。图中可见,函数在位于x等于0.4左右的地方,有一个极大值。

从微积分学的角度看,极大值所在的点,是函数的导数为零的点,函数在这个点具有水平的切线。但是导数为零,不一定对应的都是函数的极大值,而是有三种不同的情况:极大、极小及驻点。用该点二阶导数的符号,可以区别这三种情形,见图3。

所以,令公式(1)对x的导数为零,便能得到函数的极值点:x =1/e = 0.36。这个点概率函数P(x)的值也等于1/e,大约为0.36。

将上面的数值用于傻博士的相亲问题。当n=100的时候,得到r=36。也就是说,在傻博士的相亲过程中,他首先应忽略前面的35位佳丽。然后,从第36位佳丽开始,便要开始认真比较啦,只要看见第一个优于前面所有人的面试者,便选定她!利用这样的策略,傻博士选到“#1”的可能性是36%,大于三分之一。这个几率比起前面所举的几种情况的概率:1/100、6/100等要大的多。

换一种思路Two choices

相亲问题的策略还可以因不同情况有不同的修改。比如说,也许傻博士会换另一种思路考虑这个问题:为什么一定只考虑“#1”的概率呢?实际上,“#2”也不一定比“#1”差多少啊!于是,他便将他原来的方法进行了一点点修改。

他一开始的策略和原来一样,首先忽略掉r-1个应试者。然后从第r个应试者开始考察、比较、挑选,等候出现比之前应试者都好的“临时第一名”。不过,在第r个人之后,如果这个“临时第一名”久不露面的话,傻博士便设置了另外一个数字s,即从第s个应试者开始,既考虑“#1”,也考虑“#2”。

我们仍然可以使用与选择第一佳丽的策略时所用的类似的分析方法,首先推导出用此策略选出“#1”或“#2”的离散形式的概率P(r,s) [2]。这时候的概率是两个变量r和s的函数。然后,再利用之前的方法,将这个概率函数写成一个两个变量的连续函数。为此,我们假设从离散变量r、s到连续变量x、y的变换公式为:

公式(2)

然后,考虑n趋近于无穷大的情形,可以得到相应的连续概率函数为:

公式(3,上)与公式(4)

公式(3)是一个两个变量的函数,其函数随x和y的变化可用一个3维空间中的2维曲面表示,如图4所示。这个函数的极值可以令P(x,y)对x和y的偏导数为0,见公式(4)。解出上面的方程便能得到这种新策略下相亲问题的解:当x = 0.347,y = 0.667时,概率函数P(x,y)有极大值,等于0.574。

将上面的数值应用到傻博士相亲的具体情况,即n=100时,可以得到r=35,s=67,以上的r和s是四舍五入的结果,因为它们必须是整数。因此,傻博士如果采取这种“选择#1或#2”的策略,他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7%,比“仅选择#1”的成功的几率(36%)又高出了许多。

这个结果也充分体现了数学的威力!

UUID: 7041b8a0-896e-4fee-b874-d5a238b7ae0c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10-12_数学家的相亲模式,你或许可以用到张天蓉专栏.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13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