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学者认为与导师合作有望问鼎诺奖,背后的争论何在?

作者: 叶水送

来源: 知识分子

发布日期: 2017-10-10

本文探讨了华人学者傅新元与导师詹姆斯·达内尔在JAK-STAT细胞信号通路发现中的贡献争议,以及他们在学术和职业生涯中的发展。尽管存在争议,双方仍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各自的领域继续做出贡献。

尽管在学术上成果认定上有争议,但他们仍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图为达内尔85岁生日时与傅新元合影。本文的采访介绍了JAK-STAT这一重要发现的学术贡献争议,但这一采访仅反映了其中一方的观点,没有Darnell教授一方的意见,也不代表《知识分子》编辑部的意见,我们支持华人学者摆事实讲道理,理性争论,最后科学界自有公论,虽然冤枉时有发生。美国洛克菲勒大学教授詹姆斯·达内尔被视为诺奖的有力竞争者。

对于达内尔来说,似乎只缺一个诺奖,足以认可其在学术领域的杰出成就。达内尔不仅数次获得诺奖提名,有望自己获奖,同时也是一位能够培养出“诺奖”学生的出色导师。目前,学术界主流观点认为达内尔是JAK-STAT(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细胞信号通路的最早发现者和开拓者。

但这项代表性工作,在科学界存在争议,尤其是华人生物圈,因为它涉及到一位在这个领域同样做出出色工作的华人学者,他就是达内尔当年的博士后傅新元。JAK-STAT细胞信号通路让外界信号刺激转导至细胞内,不仅对细胞信号转导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炎症、癌症的发生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1993年,这一发现被美国著名学术期刊《科学》杂志列入“年度十大科学突破”。截至目前,总共有7个STAT成员被发现。

2017年是JAK-STAT通路被发现的整整25周年,这个领域发表的文章已有3万余篇。JAK-STAT通路的发现与这位华人学者早年的工作密不可分。熟悉这段历史的人认为,他才是JAK-STAT通路的最早发现者。由于傅新元曾是达内尔的博士后,让这项工作的贡献鉴定变得困难起来,甚至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1982年,傅新元考入复旦大学,成为著名遗传学家谈家桢的弟子,不过他在复旦大学没待多长时间,当年就获得了由著名华人生物学家吴瑞主导的CUSBEA第一批奖学金资助,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博士。1988年至1991年,傅新元在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到了生命科学研究的顶尖机构——洛克菲勒大学。来到达内尔实验室后,傅新元以博士后的身份做干扰素的诱导转录工作。短短3年间,他做出了至今看来仍是一流的科研工作。

1990年,傅新元发表了第一篇有关ISGF3多肽的测序结果文章,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1992年,傅新元等人克隆出p91和p113的cDNA,并发现它们是一个新的基因家族。与此同时,傅新元的合作者辛德勒,也同时在PNAS杂志上背靠背发表了一篇文章,介绍其发现了一个p91的基因,能够编码两个蛋白。

目前,达内尔的那篇Science文章引用次数达到近900次,而傅新元的原创发现文章则仅有400多次。这或许就是众人向往的科学圣殿里“不科学”的一面吧。离开纽约西奈山医学院,傅新元辗转至耶鲁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等数个高校任职。2008年,他来到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担任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主任。2016年,加入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

在傅新元的履历中,还有一段值得一提的历史,那就是2000年参与创立清华大学基因组研究所,并成为该所的首任所长。最近几年,傅新元开始了自己的创新创业之路。他将工作重心从基础科研转向于应用,专注于基于JAK-STAT通路来开发药物,他将其称之为老傅的“创业3.0版本”。

UUID: fd3ebbeb-e6b9-4134-9067-e9a55318f492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知识分子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10-10_华人学者认为与导师合作有望问鼎诺奖,背后的争论何在?.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6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