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教授近照。撰文 | 施郁(复旦大学物理学系教授)责编 | 李晓明
(一)杨振宁小时候曾经从父亲口中学到一首五四时期的歌曲:中国男儿,要将只手撑天空。长江大河,亚洲之东,峨峨昆仑,翼翼长城,……泱泱大国,决胜疆场,气贯长虹,古今多少奇丈夫。碎首黄尘,燕然勒功,至今热血犹殷红。这首歌一直萦绕于杨振宁心中。
(二)赴美留学的杨振宁,立即成为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同代研究生中的佼佼者,后来又登上物理学的高峰,成为国际理论物理与高能物理的领袖。1949年5月,上海解放。杨振宁觉得自己有权与那里的家人联系,所以发了一封电报并得到回电“平安”。从此即使在中美关系敌对的时期,杨振宁仍然一直与国内的家人保持着联系。1957年,中国公民杨振宁与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在宴会演讲中讲述了作为一名中国科学家的他,是近代中国与西方两种文化的冲突和协调的产物。
(三)1983年,杨振宁写道:1964年春天,我成为美国公民。我已经在美国生活了19年,1945-1964,覆盖了当时我大多数的成年时光。确实,入籍的决定是不容易的。我想对于大多数国家的很多移民都是这样的,但是对于中国血统的人尤其如此。
永远离开中国而移民到另一个国家,这样一个概念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完全不存在。事实上,移民曾经被当作彻底的背叛。而且,根植于每个中国人心底的是关于一个曾经辉煌的文化所承受的羞辱和剥削的印记。我的父亲1973年去世前是北京和上海的数学教授。他1928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去过很多地方。但是我知道,在他心中一个角落,他直到去世也没有原谅我放弃我出生的国家。
(四)在1999年杨振宁荣休会议上,著名科学家戴森作了晚宴演讲,这就是著名的《保守的革命者》一文。戴森高度评价了杨振宁对物理学的伟大贡献,特别是杨-米尔斯理论,以及杨先生的研究风格。他指出:“杨教授是继爱因斯坦和狄拉克后二十世纪物理学卓越的风格大师。”
(五)2003年12月22日,杨振宁先生告诉我,他将于当月24日从石溪搬家到北京清华大学。第二天他又告诉我他写了一首诗描述这次搬家,并传真给我。这是当年11月定稿的《归根》:昔负千寻质,高临九仞峰。深究对称意,胆识云霄冲。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千古三旋律,循循谈笑中。耄耋新事业,东篱归根翁。杨先生将清华园内的住所命名为“归根居”。
(六)回到中国定居的十几年中,杨振宁住在北京和香港。他是美国公民兼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2015年4月1日,杨先生放弃了美国国籍,自动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直到最近,人们并不知道这个事情。中国科学院也是今年才知道。这也不是一个简单容易的决定。杨先生刚刚告诉新华社记者:“美国是一个美丽的国家,是一个给了我做科学研究非常好的机会的国家。我感激美国。
”但是杨先生最后还是作出了这个决定。这使得“归根”有了新的、更正式的含义。正如当年杨先生加入美国国籍正式确认了他与中国的分离,现在杨先生放弃美国国籍正式确认了他对中国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