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究竟要不要做?

作者: 韩飞

来源: 科学大院

发布日期: 2017-02-22

基因检测代表了医学发展大趋势,从粗犷的治疗模式转变为精准的预防模式。它可以为单个病人量身打造疗法组合或药物组合,但也存在技术和解读上的不确定性。基因检测只能预报疾病风险,不能预测具体死因。较为成熟的基因检测项目可以做并且应该做,但结果应与医生充分沟通。

基因检测,究竟要不要做?其实,最简单的答案就是:能做就做,心态要开放;结果仅供参考,心态要放松。首先需要明白的是,基因检测代表了医学发展大趋势,也就是从粗犷的、依赖单个医生的、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模式,转变成了精准的、依赖大数据分析的、以预防疾病为目的的模式。

简单说,您要是翻看一下国内外最新版临床诊疗指南,会发现原来针对某一种稀有病,如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 SCLC)的疗法非常之多!临床上,医生会视情况而定夺对应的疗法。但是,这种“多”还是不够细:因为它们都是建立在大型临床结果基础上的,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管用!如果有一种疗法组合或药物组合,可以为单个病人量身打造,那就太好了!这样就需要用到基因检测。

让我们仍以肺癌为例,现在对肺癌的病理诊断早已达到基因水平,那种不做基因检测就乱吃靶向药的做法绝对是错误的。靶向药是肺癌病人最后的救命药,有的靶向药疗效甚至好过化疗。最近两年罗氏与默沙东等医药巨头研制的PD-1抗体类药,让病人无需住院、无需打针,只需按时吃一片药就行。但如果不做基因检测,即使这种药的整体有效率高达80%,对有的病人来说也是0%!

除了肺癌诊疗领域,基因检测适用的范围越来越大,可以检测的基因越来越多,这跟临床科研的发展是正相关关系。简单说,如果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的一间实验室突然发现了人类身高的基因,深圳的某生物科技公司就可以开足马力,根据论文结果制造出人体身高预测基因的检测试剂盒,紧接着,上海的父母就可以使用此试剂盒,对自己三岁儿子的身高基因进行检测,看一看将来他有可能长多高。

在中国专利数据库,你会发现各种各样检测人类基因的相关专利,比如检测运动基因,近视风险基因,α-地中海贫血基因,耳聋基因,乳腺癌基因,肝癌基因,胃癌基因,结直肠癌基因,甚至还有检测“执着性格”基因的。2010年之后,基因检测专利加速爆发,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它们对应的基因检测项目也五花八门,总有一款是你想尝试一下的。更有意思的是,之前说过的基因测序公司23andMe把基因检测玩出了新花样。

前段时间,它与伦敦一家啤酒厂合作,用基因检测结果为客户酿造“最合口味”的啤酒。他们对客户的唾液进行测序,检测口腔味觉感受器基因TAS2R38对丙基硫氧嘧啶的敏感度,后者是一种可从黑啤酒中提取出来的类似苦味剂的物质。这样,酿酒师就可以知道客户对苦味的喜好,从而为他定制“最合口味”的啤酒。当然,这样一桶1200升的啤酒,最低卖25,000英镑,约合21万元人民币。

中国的基因检测公司则喜欢把检测报告做成一本书的形式,看起来庄重素雅,未来范儿十足,美其名曰“读懂你自己的生命之书”。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公司的产品真的靠谱吗?比如,检测身高基因的项目,你给孩子做了之后,真的可以预测TA未来的身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便从基因检测的理论领域,来到了实际地带。目前为止,人类两万多个基因中,只有少数为我们所了解,绝大部分都还是谜。

人类某个具体性状,其对应的基因可能像乳腺癌一样,只有1-2个最为关键,也可能跟智力一样,对应的是数十个甚至是几百个基因,比如身高,它就受到了将近700个遗传变异的影响。于是,就会出现下面这种情况:可能去年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身高基因,你为孩子做了对应的基因检测,但今年波士顿儿童医院的科学家又发现:至少有83个罕见遗传变异,显著影响人类身高(《Nature》,2017)!

你难道还要把剩下的82个也做了?即使只有一个对应基因需要做,最终结果也可能是有争议的,这取决于公司的技术实力和结果解读人的分析。之前有记者专门做过实验,他在三家机构花三份钱做了三次基因检测,结果三家机构给出的结果大相径庭,他最后的结论是基因检测不靠谱!其实,并不是基因检测不靠谱,而是人不靠谱。

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国际遗传学专家贺林,2017年就公开表示,我国职业大典中还没有设置遗传咨询师的岗位,这对解读基因密码的工作很不利。以孕妇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为例,孕妇要做的工作很简单:1,无创方式取样,抽一茶匙血液;2,送检;3,等待胎儿罹患染色体遗传病的报告。

但实际流程上,技术人员要对400-500个基因的外显子进行检测,这些约占基因组的1-2%,还要对特定亚组的基因进行测序。除此之外,更高大上的公司还会根据前沿科研成果,利用微阵列技术,对血液中的RNA进行检测。最终,各种测序仪给出的遗传图谱还要靠专业遗传咨询师的解读,才能生成一份结论性的报告,送达孕妇手上。

所以,一份检测报告拿到手,你应该清楚:它是由人解读出来的,检测所用到的仪器和检测探针,也是由人设计出来的,凡是有人的地方,就可能有差错。有的公司测的比较简单,有的单位上穷碧落下黄泉,用到了当今最新的科研成果,有的报告解读人能力马马虎虎,有的遗传咨询师则火眼金睛,尽职尽责。一句话,这本人力之书跟你的“生命天书”在真实性上是有出入的。

生命科学不谈因果关系,只谈相关关系,所以,基因检测只能预报你罹患某种疾病的风险,而不可能像算命一样预测你的“死因”。最后温馨提示大家:有些与疾病相关的、较为成熟的基因检测项目,可以做并且应该做。比如2017年《JCO》上一项研究发现,结直肠癌易感基因突变概率高达10%,比之前认为的高了七个百分点,假如有更多的基因检测,就不会遗漏7%的高风险人群。

但是,检测结果拿到手后,应该心情放松,做任何决定前都要多与医生沟通。《BMJ》(《英国医学杂志》)曾公布,受安吉丽娜朱莉影响,大量女性为了降低癌症风险,接受了根本不必要的双侧乳房切除术。这就有点儿杯弓蛇影了。

UUID: 5c43fb2f-c34b-4f3f-bd2e-573f516370a4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科学大院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02-22_基因检测,究竟要不要做?.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