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准时、墨西哥人热情?“国籍刻板印象”可靠吗?

作者: 林雯菁

来源: 果壳网

发布日期: 2017-02-22

本文通过科学研究和实验,探讨了国籍刻板印象的可靠性,指出这些刻板印象往往与实际情况不符,强调不应将这些印象简单套用到每个个体身上。

刻板印象无所不在,可能是性别、种族、年龄、阶级、学校、宗教,或是这篇文章要谈的“国籍”。“日本人都很合群”,“德国人都很准时”,“墨西哥人比较热情”,“印尼人比较懒散”,“以色列人都很爱钱”……诸如此类的论述,大家肯定曾耳闻,说不定大家心里可能也认同某些国籍的刻板印象。但是我们敢说这些描述都是真的吗?它们有根据吗?美国人眼中的世界各国……(图片来源:nationalstereotype.com)

本国人自评和各国人互评结果完全不同。2005年一个跨49个文化的大型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不,你们都错了!在研究中,研究者利用量表收集来自不同文化的实验参与者对于各国人士的印象。比方说,想到澳洲人,你觉得他们比较悲观抑郁,还是比较乐观满足?你觉得他们是慷慨大方,还是自私贪婪?你觉得他们比较谦虚还是傲慢?诸如此类。

这个例子里面的澳洲人还会被替代成波兰人、法国人、中国人、伊索比亚人……等等,研究者因此得知参与者对不同国籍人士的印象。

另一方面,参与者除了得选一个跟自己同国的熟人出来评量之外,还必须给自己评量(也就是“评熟人”和“自评”)。“自评”和“评熟人”的结果,会跟其他国家的人仅凭国籍就给出的印象评分相似吗?如前所述,研究者认为结果完全不支持一般人想像中的“某个国家的人都如何如何”的刻板印象。

除了这种问卷、评量式的证据,还有其他实验结果也成功颠覆人们的国籍刻板印象吗?2016年德国的心理学家使用单次囚徒困境(one-shot prisoner’s dilemmas)的实验来检验这个议题。实验流程是这样的:在每一个实验回合中,参与者都会跟网路彼端的一个陌生人配对(姑且称这个陌生人为小伙伴好了)。参与者不知道这小伙伴是男是女,是圆是扁,是老是幼,但他们会被告知这小伙伴的国籍。

每回合一开始,参与者自己跟小伙伴都会各分配到100元。两人必须各自决定,自己要贡献出多少钱。一方贡献出来的金额数量,会被乘以2之后加到对方口袋里,没有贡献出去的钱可以自己留下来。举个例子,小紫跟阿橘是彼此这一回合的小伙伴。一开始两人各拿到100元。深思熟虑后,小紫决定拿出10元留着90元,所以阿橘会收到20元(10 x 2 = 20)。

但同一时间,不知情的阿橘决定贡献80元只留下20元,于是小紫就收到额外的160元。回合终了,加上原本各自留下的钱后,小紫有250元而阿橘只有40元。

最皆大欢喜的情况当然是两个人都贡献出100元来,这样两个人可以各收到200元(对方给的100 x 2)。但在实验中,你没机会跟小伙伴商量,你完全不知道他会作出什么样的决定。

如果我乖乖拿出100元但他完全不出,这样他不就收到300元(他原有的100 + 我出的100 x 2)但是我一毛也拿不到?!但如果反过来的话,我不就赚到了?于是各种各样天人交战的脑内小剧场就疯狂展开了。这个时候,小伙伴的国籍就变成你下决定唯一的依据了。

在这个实验中,愿意贡献的金额数量被视为“合作度”。拿出愈多钱的人会被当作有愈高的合作度。

如果你对某国人的刻板印象是他们有很高的合作度,那你就会预期该国的小伙伴会拿出比较大的金额。参与者分别来自六个不同的国家,他们也依次跟六个不同国籍的小伙伴配对。这六个国家分别是德国、印度、以色列、日本、墨西哥、还有美国。实验前他们会先回答:你觉得你愿意拿多少钱出来给德国的小伙伴?要你估计的话,你认为德国小伙伴愿意贡献多少钱?那印度的呢?以色列的呢?以此类推。

(读到这里,各位可以试着想想看,如果参加实验的是你,你会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呢?)

好,那么众人估计的金额跟各国参与者在实验中真实贡献的金额一致吗?答案是,没有。比方说,大家认为哪个国家的人会拿出最多的钱呢?他们认为是日本人。但实际上平均而言,日本参与者在实验中贡献出来的金额,却是所有国家中最低的。大家认为最不愿意拿钱出来的以色列人,不巧却是所有国籍中贡献金额最高的。

说点题外话,在这个研究中,研究者还发现了不少其他有趣的现象,比如遇到自己同胞时,大家愿意贡献的钱会比较多;小伙伴来自比较穷的国家时,大家也会拿出比较多的金额。特定国家与国家间也有特别的现象,例如美国人跟以色列人对对方的期望都很高,但以色列人对印度人的期望特别低…等等。

国籍刻板印象是真的有根据吗?看完这篇文章,流言终结者的两位大叔可能也只能给个“Busted”了。

不过,这些研究的目的并不是要讨论为什么结果是这样,也没有要讨论现象背后可能的成因,所以我们也没办法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国家间的差异。研究重点当然也不是要告诉大家某国人比较合作或慷慨,而是要强调我们对某国人的印象,并不能真的生搬硬套到每个该国人身上——至少从这个单次囚徒困境的实验所反映出的合作度上不能简单套用。

总结一句,以后当大家再听到“某国人都如何如何”或“XXX怎样怎样,因为他是某国人”这类说法的时候,是不是不该贸然采信呢?

UUID: d87cb03b-e7b3-4e30-aa2d-fd0982b75353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7/2017-02-22_德国人准时、墨西哥人热情?“国籍刻板印象”可靠吗?.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5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