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如果你想留住什么的话,有一种选择是加入水彩手账课。我一直认为玩手帐的人,一定都在用心地生活,细心观察周围的一点一滴……坚持认真记录、反省自己的每一天,这样的人儿一定特别善良、美好、简单(没有在夸自己,笑)。”——手账达人 桃子
手帐是为了记录,是为了成长,是为了完整自我。我们与手帐因共度的时间而亲密无间,因共度的时间而自我定义,因共度的时间而充实成长。——手账达人 黑猫十一
曾几何时,一股手账风已经悄然兴起,可能你早就在其中乐此不疲,但也有不少人,有兴致却不知怎么玩才好,更有陷入各种素材文具买买买的怪圈。而真正的手账达人会告诉你,其实玩手账可以很简单,去纠结怎么玩毫无必要,一切贵在真正的动手并坚持下去。选用什么材料,也不应该成为问题。你只需要,一个开始。
跟着丹丹老师别老师学习水彩手帐就是个好契机。亲手绘制的手账是属于自己的一份独一无二的记忆。而在画笔流动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更认真地去观察心动的生活细节,也会在以后的查看回溯中找到当时不曾领会的生活真谛。再说了,画着画着一不小心就越画越好了也是常有的事不是吗?在这个初春,让大家一起用水彩纪录生活吧……
本期的美术微课堂如约而至:水彩手账课。
讲师团队介绍:崔丹丹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免试保送进入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美术教育与艺术类出版编辑工作,并出版自己的艺术类教学图书。别琼自幼师从于画家张金武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高研班,创作的多幅作品被藏家收藏,从事艺术创作以及儿童美术教育10多年。
丹丹老师与别老师共同合作教学6年,有非常丰富的教学经验,学生人数超过1000名,指导的学生们多次获奖,美术类考级通过率达百分之百。本期特邀插画师:小饱饱老师。这一期,我们邀请到了插画师小饱饱老师做客我们的直播课程,将带给大家全新课程体验,敬请期待~
那我们为什么要使用水彩来绘制手账呢?
这是因为——1. 水彩画使用的调和媒介是水,水的流动、浸润、互渗等特点,决定了水彩画具有很强的灵动感,这些特点会使你的手账看起来轻松自然,也能够较快被孩子接受掌握~2. 水彩颜料含粉量低,研磨细腻,具有很强的透明性,淡淡的色彩跟随每一天,适合细水长流~3. 水彩颜料的透明性和大量水的使用,加之通常使用的白色水彩画纸,在共同作用下,水彩画给人以十分明亮的感觉,生活不就是需要这种亮度吗?
课程设置四节。本期课程中,我们每节课都会教大家一类手账元素,分别是花卉、美食、动物、小物件。第一课 花卉元素(3月5日):从花卉开始学习水彩,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哟!丹丹老师将教授大家如何绘制生活中的各种花卉和植物,并用美丽的藤蔓将它们串联起来,以便于大家在手账中进行图文分区。第二节课 美食元素(3月12日)好吃哒当然要让擅长料理的小饱饱老师教大家啦~学会了画食物的方法,就可以制作自己的独门菜谱!
同时,我们还会教大家用漂亮的花体英文来做标题。洋气吧!第三节课 小动物元素(3月19日)这一节课,三位老师会各画一种动物,具体画啥?保密~总之都很可爱呢!大家学会了绘制毛茸茸的质感,就可以写生你的宠物啦,它一定会很感动或转身跑掉。再用对话泡泡的方式,让动物们相互交流起来,是不是很有趣?第四节课 生活中的小物件(3月26日)压轴课当然由热爱别致生活的老师来为大家讲授,如何写生现实生活中的物品?
我们的别老师总是能带来惊喜,她会教你用烂漫的水彩颜料,让平凡的东西闪闪发光!
最后,来给大家展示几张水彩画的花卉、水果、小动物和小物件,一起感受下我们前面提到的水彩画的那些特点吧:灵动、温暖、明亮……课程安排详情:开课时间:3月5日开课,连续四周,每周日19:30-20:30,结束后可进行互动答疑。
讲课形式:直播,视频直播教学+演示,微信群互动及问答,老师会在课程结束后进行连续五天的微信互动答疑(没有赶上直播课的学生,可随时观看录播课)。适合人群:5-12岁孩子(或依然有一颗画画之心的大朋友)。收费标准:每期399元,4节直播+课后点评,含所需画画道具,在开课前快递到您手中。本期水彩手账课画具包括:法国贝碧欧12色水彩圆盒一个,明信片水彩纸12张,进口防水勾线笔一支。
(为保证统一性和画作的最好效果,道具为统一采购,除质量问题,不能退换)备注:视频微课满30人开课,开课后不能退款,所提供的直播链接只提供给付费用户,未经许可,如发现传播会被请出群,请珍惜老师和工作人员的劳动成果。参与方法详情:1.了解画画微课详情请加果酱菌微信,说明画画课家长(微信号:kidgk42)。2. 无试听课程,支付方式由果酱菌单独发给您。
3. 付款成功后,截图发给主页菌,由她一一邀请入群。禁止群成员邀请非会员加入,开课前禁言。加入【果壳-博物日常交流群】微信群方法:添加果酱君微信:kidgk42,注明亲子课家长,TA会邀请您入群。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童学馆,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kids@guokr.com。戳这里,查看更多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