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河粉屯邮报(Huffington Post)刊登了个看上去很振奋人心的消息——苏格兰皇家银行(Royal Bank of Scotland,RBS)开发出了一个“便携大脑扫描仪”。这个扫描仪能“读懂”学生的想法,然后告诉他们可能会更适合银行的哪种工作。使用方法也非常简单,学生们只需要戴上一个带有几个电极的耳机样机器,并观看10组与特定技能相关的图像和视频。
几分钟不到,扫描仪便能将收集的数据应用到某算法进行计算,并自动显示被试者最可能感兴趣的领域了。
然而,不要高兴得太早,神经学家们跑出来表示:我勒个天哪,这都是胡说啥呢?能不能把它删了啊,科学哭晕在厕所了!!这么简单我就不翻译了,请体会语气。蓝瘦……不过,这项“便携大脑扫描仪”技术的原理倒也不完全是胡说。
在非常狭义的理解中,我们可以认为,借助一些高端仪器例如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也就是上面那条发推特的人ID里面的东西),人们可以通过扫描来“阅读”大脑中的想法。但要达到这一目标,你必须把人放进核磁共振仪中好几天,每次一个小时以上。研究人员会向被试展示大量的图片和视频,并记录下数据。这些数据将作为半智能算法的基础。
举个例子,当你看到一只猫时,你大脑会呈现出一个模式;当你看到一座房子时,大脑又呈现另一个模式;等等。之后,你只要看到扫描结果,你便能推算出,这个人看到的是猫还是房子。对的,很不幸,我们现有的科技只能达到这一水平。而且这和RBS研制的神奇大脑扫描仪也完全不一样。RBS的扫描仪充其量不过是个测脑电图的机器。最关键的是,你从这些脑电的变化,也无法得到有用的信息。
首先,每个人的大脑都是不一样的,即便是fMRI,我们也需要对其进行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认为它能理解不同大脑是如何工作的。所以,RBS用一套头戴仪器便想分析所有人思想这种想法实在有点可笑了。其次,记录脑电波哪里是件这么简单的事情。对于这种只有一两个传感器的脑电测量机器,只要你笑笑,动动眉毛,或者眨眨眼睛,电极便能捕捉到巨大的信号改变。
所以,测了一趟,这套“耳机”确实能给你很多数据,但遗憾的是,这些数据可能都没啥用。就像做系统生物学的小伙伴常说的,这些都是噪音。要指望这个算法从这么大量的噪音中自动找出我们脑电的一丢丢变化,并赋予它现实意义,恕我直言,它可能没那么厉害。即便它做到了,结果也并不够可靠。
难道我们要把自己的人生重大选择交给这样一个不可靠的机器吗?我拒绝!近些年来,神经营销学似乎越来越热门了。
人们用一些没啥意义的大脑扫描当噱头,企图给市场调研和其它商业活动增加些吸引力。这种行为,说的不好听些,你也可以叫它“神经胡说学”。
不过,对于RBS来说,虽然这些扫描没啥意义,但用它在毕业生招聘会上拉下人气,作为和学生交流的开场,可能还是有点用的吧……分院帽就别指望了,想搞清自己适合什么工作,还是得靠你们自己(和辛勤的HR)╮(╯_╰)╭戴半月形眼镜的AI就算仪器能判定你适合哪个岗位,难道你就让它来决定你的职业生涯了吗?记住,重要的是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