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力,也被称为意志力、自我约束的能力或者说自觉性,它指的是能够自我控制的能力。你能够抵抗分心吗?你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吗?你能够抑制住冲动的恶魔吗?或者你能够为了日后更大的奖励而耐心忍耐(延迟满足)、提前规划吗?其实在很大程度上,答案和你的发展阶段有关。显然,小孩的自制力不如大人。自制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强,在3-7岁之间变化最大。不过这也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一些孩子不容易约束自己。
自制力和计划能力不太好的孩子更可能出现攻击性的行为问题,也更有可能感受到焦虑和抑郁情绪。长大以后,易冲动的孩子更有可能变得肥胖,他们更容易吸烟、酗酒或者依赖毒品;他们的犯罪更高,也更不可能变得富有。他们的寿命甚至会更短。那么他们的学习怎样呢?在学校里,孩子需要集中注意力、遵守指令、保持强烈的学习动机,并且要抑制自己的冲动行为。可见,要想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自制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刚开始上学的时候,自制力好的孩子会逐渐获得更好的学习能力。而且一项对中、台湾、韩国和美国小学生的研究发现,自制力好的孩子的词汇量更大,在数学和语言方面的成绩也更好。那么,怎样培养一个自制力好的孩子呢?奖励孩子的自制力。你可能听说过著名的“棉花糖测试”(“延迟满足”实验)。在这个实验里,学龄前的孩子面临两种选择,要么现在吃一颗棉花糖,要么再忍一会儿就可以吃两颗。
那些最愿意等待更大奖赏的孩子,在未来几年里成绩会更好、更有可能获得大学文凭,也更不太可能沾染毒品。那么,如果大人不信守承诺的话,孩子还会好好地控制自己吗?罗彻斯特大学教授Celeste Kidd发现,如果孩子发现大人说一套做一套、不信守承诺,或者自己没有受到公平对待的话,孩子就不会耐心等待那个不可能出现的奖励。Kidd发现,只要你辜负孩子几次,孩子马上就会知道没必要保持自制力。
延迟满足的意愿取决于我们如何评估风险和收益。对于大人来说,如果许诺的人不值得信任,那么他们就会选择要求对方马上兑现,而不会傻傻等待不会出现的更大的奖品。但是如果奖品非常丰厚,成年人可能就愿意耐心等待。连2岁的孩子也知道这个道理——他们愿意为更多的曲奇饼干等待更长的时间。所以,要想培养自制力良好的孩子,家长首先要信守承诺,并且要为孩子提供足够有吸引力的奖品。及时提醒规则。小孩更不容易记住复杂的规则。
他们很容易分心,所以你需要不断地提醒孩子你对他们的期望。心理学家比较了2种训练孩子的方式,一种是在任务开始之前提醒孩子游戏规则,另一种是让孩子自己思考但不做提示。他们发现,如果家长在任务开始前提醒一遍规则,孩子的完成效果更好。利用游戏提高自制力。游戏并不一定是让孩子分心的魔鬼,有些游戏反而能够帮助孩子形成自制力。比如,传统的“红灯停,绿灯行”就是一个训练自制力的好游戏。
在这个游戏里,当孩子听到“绿灯”时,他应该往前走;当他听到红灯时,他必须定住。这是传统的形式,主要是为了教导孩子遵守规则。不过只要稍作改变,这个游戏就可以拿来训练孩子的自制力。怎么做呢?在孩子适应了老规则以后,将规则互换,变成“红灯行,绿灯停”。这时,这个进阶的游戏版本会训练孩子抑制惯性的能力。他必须抑制自己的冲动,在想要“红灯停”的时候前进,在“绿灯行”的时候停止。
这种方式可以促使孩子不断地进行“自制力”练习。你甚至可以把一些常见的游戏(比如剪刀石头布)的规则反转,并用来训练孩子,也能起到相似的效果。这样的游戏会起作用吗?总的来说,这些游戏可以增强孩子的意志力、在规则间灵活转换的能力,以及工作记忆(短期内记住信息的能力)。给孩子休息的时间。如果你一次完成两个需要自我控制的任务,那么通常在第二个任务上你的表现会更差。这是为什么呢?这里有两种解释。
一种较普遍的解释是,自制力像肌肉一样,用多了就会疲乏,于是你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第二种解释是,大脑很“聪明”,不会为了一点点奖励而费劲工作,所以在第一段任务中付出了努力而没有看到激励的话,就不会在第二段任务中花同样多的力气了。无论是哪种解释,孩子都需要一段充电时间——休息,这也是促进学习的有效方式。所以对孩子来说,合理的课程设置应当包括休息时间,并且每节课的时间不宜过长,这样孩子才学得更快。
把“任务”变成“游戏”。在教室里捣乱的孩子看起来自制力很差,但要是你给他心爱的电子游戏,他就会变得全神贯注、兴致勃勃。所以,与其说他缺的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如说缺的是动力。孩子需要在任务中发现快乐,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去完成任务。这正是家长要帮忙的地方。聪明的家长会帮助孩子看到枯燥的练习中的价值,看到抽象的数学中蕴含的乐趣和奥妙。让孩子爱上任务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们把任务当作游戏。
当然,这需要家长花很大的耐心进行引导,不过一旦孩子上路了,这些努力对双方来说都是一笔明智的投资。智力是可塑的,失败也是一种财富。很多人把智力和才能当作一项“天赋”,只能通过遗传获得,却无法在后天改进。这些人失败后,他们会感到茫然无助,并且很快就放弃了。与此相反,那些认为后天的努力能够增强智力的人会更具有心理韧性。他们更愿意接受挑战,并会从失败中接受教训。
因此当孩子遇到成功或者挫折时,家长给予的反馈非常重要。你需要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于后天的努力,而不是先天的因素。通过传递“人定胜天”的意志,你可以帮助孩子培养抗压能力和毅力。研究也表明,夸奖孩子聪明会实际上是在给孩子灌输错误的思维方式。同样,概括地批评孩子的品质(比如“我对你真失望”)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利的。
正确的夸奖要关注孩子的努力(“这半年来你一直在练习,我真为你的努力感到骄傲”),以及孩子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你能想到这个方法真不错,我们来试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吧”)。帮助孩子学习注意的技巧、扩大工作记忆。不过,即使孩子对成功和失败有了正确的态度,要坚持下来可能并不容易。尤其是当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或者忘性比较大的时候。很多容易分心、冲动的小孩其实是因为工作记忆能力不足。
工作记忆好比是保存头脑中信息的记事本。当你在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或者记忆刚听到的历史事件时,你就在使用工作记忆。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改善工作记忆。网上有许多训练素材。这些训练要求孩子注意新信息,然后复述出来。比如,一些训练要求一个孩子盯着屏幕上的一系列图案,这些图案以特定的顺序出现。然后孩子需要自己重复这个顺序。持续练习6周以后,这些孩子的工作记忆进步很大。做孩子的情绪教练。
面对孩子的消极情绪,家长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有些家长不屑一顾(“这有什么好伤心的”),有些人则粗暴地制止(“别哭了”)。这些方式都无济于事,因为他们没有教孩子怎样正确地调控情绪。如果父母鼓励孩子讨论自己的感觉,对孩子表现出同情,并且讨论应对问题的方法时,孩子才会有所收获。这种方法就是情绪训练,它能够让孩子变得更出色、减少孩子的行为问题。鼓励孩子做规划。规划是自制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棋就是一种鼓励孩子进行规划的好游戏。另外一种训练规划能力的方式就是鼓励孩子把计划大声说出来。通过这种“自言自语”的方式,孩子的自制力会得到有效提高。家长的育儿风格。家长的育儿风格会影响孩子的自制力。要是父母有以下做法,孩子的自制力可能更差:“孩子行为不良,但我睁一眼闭一眼。”“当孩子大吵大闹时,我就会心软了。”如果家长在孩子的学龄期采取放纵的教养方式,那么孩子上学后更有可能出现攻击性行为。
这很容易理解。要是没人要求你练习自制,你怎么会学会约束自我呢?但是,父母们也可能在另一条路上矫枉过正了。那些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家长”的育儿方式也会让孩子失去自制力。另外,体罚也会扰乱自制力的发展,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