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习做研究工作的方法。所谓“工欲善,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就是讲改进和完善自己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作者蒋百川博士后期间,因教授Flom的反问,开始认识到学习“研究方法”的重要性。之后蒋百川进行了相关课程的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逐步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2013年他退休后开始陆续撰文分享积累的经验、心得体会,并汇聚成一本《科学研究的方法》。
一项科研工作,只有在文章发表后,才算告一段落。对于研究生及年轻的科学工作者来说,在科研论文的写作及投稿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我多年来,除了从事科研,还帮助国际主要的视觉科学和光学杂志等审阅过许多稿件。所以本文想从一个审稿者的角度,谈谈科研文章的写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期望能帮助到年轻学者。
一篇好的论文,首先是要基于好的研究工作及结果,如何达到这一点,不是本文的讨论范围。一般主张好的工作要送到国外发表,这样才能与国际同行作交流,所以研究成果需要写成英文稿件。虽然对不少国内的科技人员这也是一个障碍和困难,但本文也不讨论英文的写作问题。
在科学杂志中发表的文章,分好多种类,诸如:综述、纯理论性的结果、新的仪器与方法、病案报告、以及实验研究成果。所以写作的格式与方法也不完全相同,本文只限于讨论实验研究成果一类的科研论文,适合生物、心理物理、及医学类的基础研究的研究生及年轻研究人员。
当审稿人收到杂志社送来的稿件时,首先看到的是稿件的打字和排版。这就相当于你去面试时,人家先注意你的容貌和着装。因此,在写文章时,首先要了解一下想要投稿的杂志在稿件格式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千万不要别出心裁另搞一套。
在序言中应该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1)你所研究的问题的领域和简明的背景知识;2)概述在这个领域前人的工作;3)你在本工作中想要研究的问题;4)以及你得到的主要结果。作为审稿者,首先看你是否熟悉文献,其次看你是怎样从已有的工作中发现你的研究问题。
论文的第二部分,通常用“方法”作标题。这一部分应包括实验设计、实验对象或材料、数据采集方法、统计方法。作者必须记住的一点是,你所报告的实验结果必须能被其他任何一个实验室重复,这样你的工作才有价值。
论文的第三部分是“结果”。如果在一篇论文的“前言”中谈到本工作所要研究的问题时,提出过你的研究假设的话,那么在这个“结果”部分便可以与这些假设对应起来,告诉读者你的实验结果如何。记得这一部分是以“数据”说话,不要搀和自己对实验结果的理解。
在“结果”以后,便是“讨论”部分。在这一部分,应包括你得到的结果、这些结果说明的问题、本文的结果与前人的结果有何不同、你的工作有何不足之处及局限性。在这部分的最后一段中,应该总结性地叙述你的主要发现,并且指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在正文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参考文献”。每家刊物对于如何在文章中引用参考文献及在最后如何列出这些文献的格式都有不同的规定,最好是仔细阅读它们的规定。
最后是文章的标题与摘要。文章的标题比较重要,建议在整篇文章写就以后再确定标题。确定标题的关键一点是要给读者提供关于本工作的具体特点与信息,避免空洞的内容。发表一篇论文,不单是总结你已经取得的成果,更是为跨出下一步,作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