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美国专利与商标局(USPTO)裁定对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2014年获批的CRISPR-Cas9专利不做更改。这意味着,博德研究所赢了,因为他们已经拥有的专利包括CRISPR用于哺乳动物基因组的专利,而这个是CRISPR技术商业化最为核心的专利之一。
这项裁决可能会终止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与博德研究所有关CRISPR-Cas9专利的纷争。CRISPR-Cas9技术巨大的科研以及商业价值,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此不惜和博德研究所进行长时间的专利战。
2月15日中午,CRISPR技术的主要发明人之一、博德研究所核心研究员张锋等人创立的生物技术公司Editas Medicine的股价就上涨5%之多。该公司由谷歌等公司投资,最终登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此前有消息指出,张锋等人所在的博德研究所在申请专利过程中采取了“非正当竞争手段”的快速审核通道,更晚申请专利,却率先获得CRISPR专利,这让更早提出专利申请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等人极为不满,并在2015年4月向美国专利与商标局提出针对CRISPR专利归属的干预程序。
但此次三位法官一致裁决,张锋等人2014年申请的专利“在事实上毫无争议”,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申请的专利并无冲突。博德研究所的律师指出,张锋率先申请的专利是利用CRISPR-Cas9技术应用在真核细胞中,如小鼠和人身上,与Doudna等人申请的专利并无冲突。
对于这一结果,Doudna利用网球的颜色进行比喻,“他们(博德研究所)赢得了绿色的网球,但是我们赢得了所有颜色的网球。”根据《自然》新闻的报道,英国的专利律师Catherine Coombes表示,“我认为此次裁定是公平的”。他表示,加州大学申请的专利是在CRISPR-Cas9技术上如何设计RNA分子引导Cas9酶精确靶向基因位置,而使这一技术应用在真核细胞是另外一个发明。
此前,Doudna与其合作者Emmanuelle Charpentier凭借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赢得了科学突破奖、Gruber遗传奖、日本奖等众多重要奖项,而张锋2016年与她们一同分享了素有“小诺贝尔奖”之美誉的加拿大盖尔德纳奖。
值得注意的是,盖尔德纳基金会谨慎地使用了“development”(发展),而不是“finding”(发现),也许这样避免了三人长期以来因谁最早发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而引起的纠纷。
2015年年底,《科学》杂志将CRISPR-Cas9技术列为“年度十大科学发现”之首,2012年、2013年,该技术也在《科学》杂志的10大科学发现的榜单中。
CRISPR-Cas9技术从一开始被发现到现在被分子生物学家广泛应用,并没有经历很长的时间。上世纪80年代,日本科学家在细菌中就已经发现这种简单重复的特殊序列。2007年,丹麦哥本哈根一家酸奶公司研究者Rodolphe Barrangou发现细菌中拥有抵御病毒的特殊防御机制,随后细菌的防御机制与这种特殊序列即CRISPR序列之间的关联被阐述清楚。
近年来,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进行的研究快速增长。由于其能高效地对基因特定位点进行编辑,而且简单、易行,因此CRISPR-Cas9技术的发现被视为分子生物学的一个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