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情人节的清晨,阴,气温零下3℃。生活在江苏如东长沙镇的某位居民,在海边四五级的西北风卷起的浊浪里看到了一只暗色的怪兽。不久,在附近的小岛上,另一只怪兽被发现。它们是真正的怪兽,一只半个篮球场那么长的抹香鲸。我们不能确切地知道,在之前的那一个黎明,它们的身体触到浅滩的时候是否还在挣扎着,用头顶的那一只鼻孔喧哗地喷气。
如果是这样,这两头抹香鲸就会和之前那些搁浅的巨鲸一样失去水的支撑,身体被几十吨的体重压垮,最终衰竭。
抹香鲸是地球上,也许是宇宙中最有力的生命形式。人类记录到的最大的抹香鲸有20多米长,近60吨重。它是现存最大的齿鲸,也是最大的有齿猎手,有着史上最大的脑和最长的消化道。它的样子绝对会让人过目不忘——方形的头部占了全部体长的三分之一,狭长的下颌像一把电锯。抹香鲸是极度震撼人心的生命形式。
抹香鲸的主要食物是各种头足类动物——鱿鱼和乌贼,从几十克一条的小家伙到几百克一条的中等个。头足类动物生着难消化的角质喙,曾经有人从一条抹香鲸的胃里找到近两万个角质喙。这些日常食物不足为奇,抹香鲸有时候还会捕猎另外一些怪物——几乎有一辆公交车那么长的巨型乌贼。成年抹香鲸身上经常可以看到巨型乌贼那脸盆大小、长着利齿的吸盘留下的圆形疤痕。
抹香鲸并不是什么稀奇的物种,从两极到赤道,全球各大开放海域都可以见到它们的身影。人类与之发生密切关系,则要到二百多年前的大规模商业捕鲸时代。抹香鲸是商业捕鲸的第一目标,与动辄游速十几节的须鲸相比,抹香鲸游动缓慢,很难甩开捕鲸船。而且与鲸肉、鲸脂相比,抹香鲸身上有更值钱的两样东西:一样在它的巨头里,那里有数百上千升“鲸脑油”。
另一样值钱玩意儿更需要碰运气,有时候在肢解抹香鲸的时候,人们可以在它们的肠子里找到一些臭气熏天的块状物,洗净晾晒之后,这些灰色的东西会散发奇香,成为重要的制香原料,也就是龙涎香。
现在,多数国家已经不再捕猎抹香鲸,人们与这种巨兽相遇的最常见方式就是在海滩上看到它们落难的身影。仅仅是在英国沿岸,在1990年至2011年间就有132头抹香鲸搁浅死亡。有人根据媒体报道统计全球每年至少有2000起各种鲸类的搁浅事件。其中绝大部分是齿鲸,特别是瓶鼻海豚和长肢领航鲸这类中小型齿鲸。有猜测认为这可能与齿鲸更爱群体活动有关。作为齿鲸中最大的一种,抹香鲸也并不因为身形庞大而幸免。
鲸为什么要毅然决然地离开温柔的水,冲上浅滩,看上去像是一心求死呢?最容易理解的一个原因是它们因为伤病失去了行动能力,才被潮水冲上岸。确实,在很多搁浅的鲸身上能看到被鲨鱼和虎鲸攻击的伤口,或者是被船只高速旋转的螺旋桨打上的“花刀”。很多鲸类搁浅事件跟赤潮爆发可以吻合,赤潮发生时大量藻类产生的毒素在食物链中富集,最终导致鲸类中毒。
但是更多时候,搁浅的鲸似乎是健康无恙的,没有外伤,也没有常见的疾病征兆。特别是当我们去看鲸类搁浅事件发生的地图,会发现有些显著的“死亡地带”,比如欧洲的北海沿岸、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鲸类是依靠声呐来定位导航的,抹香鲸巨大的头部和海豚圆滚滚的额头一样,是用来汇聚声波的。
声学专家发现很多搁浅高发地带有着类似的海洋声学特征,比如坡度极缓的海滩,这种情况下声波在海面和沙滩底之间来回反射,使得鲸类难以确定水深。
还有一些科学家怀疑一些鲸类搁浅死亡事件与人类的声呐使用有关。2002年9月24日,多国海军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附近海域开始进行演习。演习中使用了中频声呐,然而,就在声呐开启之后4小时,加那利群岛的海滩上开始出现搁浅的喙鲸。
一共有包括8头柯氏喙鲸在内的十多头喙鲸搁浅死亡。当地的科学家对这些平时生活在深海难得一见的喙鲸进行了尸检,结果在它们的脂肪、肝肾脏、额隆等软组织里发现了气泡。这跟人类潜水员快速上浮时出现的减压病非常类似。人们怀疑是军用声呐惊扰了这些喙鲸,它们快速向水面逃窜的时候出现减压病,引起搁浅死亡。
就在两头抹香鲸陈尸如东海滩的同时,西欧正在发生更大规模的“惨案”——去年仅一二月,就有超过29头抹香鲸在英国、法国、德国和挪威沿海搁浅死亡,这是有记录以来最大规模的抹香鲸搁浅死亡系列案。第一时间,成立于1990年的英国鲸类搁浅调查组织CSIP赶到了现场,并将近年异常的北极天气列为头号嫌疑。
更大规模的鲸类搁浅调查和救援网络来自美国政府,美国大气与海洋管理局海洋哺乳动物搁浅网络覆盖了包括美国海外属地在内的全部沿海区域,公众发现鲸类及其他海洋哺乳动物搁浅遇险都可以第一时间联系这个网络。但即便如此,我们对这些属于海洋的动物类群的了解还太少,巨兽的搁浅依然在发生。对我国沿海的了解更是不足。由于缺乏数据,很多种群可能在我们认识它们之前,就会在我国沿海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