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发明于公元7世纪(唐朝)。在公元10世纪的时候,中国人民就有观赏烟花的习俗了。在宋朝(公元960-1279年),当时的人们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各种不同的烟花,那时也有大型烟花表演。明朝小说《金瓶梅》的某个版本(1628-1643)中绘制的烟花会。公元1240年,阿拉伯人学会了中国的火药知识。
但直到17世纪(清朝),居住在北京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汤执中(Pierre Nicolas le Chéron d'Incarville)才把中国人制造烟花的技术传到了西方。法国耶稣会传教士汤执中描绘的清朝人放烟花的情景。1749年5月,英国泰晤士河上烟花大会的情景。现代的烟花有心形、笑脸形,甚至土星的形状。
这些形状受到2个因素影响,一个是效果件(装着效果药的容器)的结构,另一个是效果药(效果亮珠)的排列。除了圆形效果以外,烟花还有这些常见效果。由于升空类的烟花通常是球形的,所以它们往往以对称的方式爆炸。在效果件里,按照某种设计图案把效果药平铺一层的话,它们就会按照这个设计图案爆炸开来。老式礼花弹的内部。看一看工人们是怎样制作新式礼花弹的吧。
上文提到的烟花的不同图案,其实和内部的效果药的排列有这样的对应关系:(以上图片授权转载自帝都绘)。一些多发烟花还有多个依次爆炸的效果件。每个效果件里,效果药的颜色和成分常常各不相同。如果以特定顺序将它们依次排列并引燃,它们将依次爆炸,并在空中形成特定的图案和形状。德国的工人正在制造烟花。但是,这么做并不是百发百中的,因此许多烟花表演会同时引燃多个同样的礼花弹来确保至少有一个图案按照计划引爆了。
烟花的科学原理。烟花由三种重要的化学物质构成:氧化剂、粘结剂和金属燃料。这三种物质被搅拌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糊剂,然后被涂在组成烟花主体的铁丝外。粉末金属是烟花的必备材料,它既能产生令人炫目的闪烁效果,也能使烟花变得五彩缤纷。铝元素、钛元素和镁元素都会形成明亮的白色火花;铁元素则一般会产生橙色喷花。铁元素和钛元素结合后会形成铁钛合金,这种合金在燃烧时会形成金黄色的火花。
其他不同的金属盐会为烟花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它们就是彩色烟花的秘诀。铜盐会产生蓝绿色的火花,钡盐是绿色的,锶盐则是红色的。法国巴黎2013年庆祝国庆时燃放的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