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聊“一剪梅”

作者: 曾笑菲

来源: 博物

发布日期: 2017-02-14

本文介绍了词牌“一剪梅”的由来及其背后的文化故事,包括赵师雄醉憩梅花下的传说、周邦彦的创作以及李清照的《一剪梅》词作。文章还探讨了梅花在不同地区的开花时间及其在文学和民间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今天是一个万众瞩目的日子——情人节。在漫天遍地都聊玫瑰花的时候,我决定带大家了解下词牌“一剪梅”,注意是梅,而不是“一剪没”,毕竟很多人还是要过节呢。

一剪梅,又名蜡梅香、玉簟秋,共六十字。相传由北宋周邦彦所创,因“一剪梅花万样娇”之句而得名。此词牌声调悠扬,常用作寄托相思愁苦,亦有羁旅思乡等其他题材。

隋朝初年,中原文士赵师雄南下出差到岭南惠州,从罗浮山那里路过。天寒将晚,山路险峻,眼见着无处可以借宿,他干脆就蜷缩在车中,准备在山林间熬过一宿。南方的冬天虽然不像北方的那般凛冽,但缠绵的阴湿与冷意,却别是一番苦楚,喝了几杯淡酒聊以御寒,赵师雄便恍惚入梦。冷不丁地一阵清香惹得他惊醒,眼前出现了一位衣着素雅、容貌清丽的女子,将他引入松林边的一家酒肆。

女子与赵师雄对坐共饮,言语投契,相谈甚欢。又有身着绿衣的小童,在一旁且歌且舞,嬉笑助兴。赵师雄终究不胜酒力,又在酒肆里酣然睡去。翌日清晨,醒来的赵师雄环顾四周,发现自己和衣卧在一树梅花下。哪有什么美女、小童和酒肆,只余一缕似曾相识的清香,镌刻下了昨夜似梦非梦的奇遇。

赵师雄醉憩梅花下的故事被柳宗元记载在《龙城录》中,后世文人常以此为题,赞颂那位清香四溢、白衣飘飘的梅花仙子。北宋年间,诗人周邦彦官拜“大晟府提举”,掌管宫廷音律诸事,他将赵师雄的故事,翻唱作了一段轻柔动人的词曲。

香艳传奇的故事人人喜爱,这首新词也流传得甚快。“一剪梅花万样娇”既咏梅花,又道尽女子的娇俏妩媚,难怪这首词也被冠以《一剪梅》之名。自周邦彦之后,“一剪梅”的词牌从名称至格律,便被正式确定了下来。又因古人常不区分梅花与蜡梅,故而这一词牌也被称为“蜡梅香”。

梅花开罢待春回。梅花仙子的事情发生于岭南,连着两广、云南等地,农历十一月时,梅花就已次第绽放。而在中原地区至江南,虽然文人常常描绘梅花凌风傲雪的身姿,但实则赏梅佳日,却往往已过了新年——岁末年初,寒意渐消,梅花方至盛放时节,直到柳叶初染新绿,梅花才渐渐败落,自此,又一年春回大地。古人便将这初来的春意,借梅枝与柳叶之名,合称“梅柳”写入诗文。

文人的风雅百姓也喜欢附庸,在民间“梅柳”被用来称呼一种正月里贺节迎新的面食。北宋苏辙《己丑除日》诗中写道:“梅柳任教修故事,蚕丝聊与祝新年。”“除日”即指除夕,这一日民间做起“梅柳”和“蚕丝”两种食物,用来辞旧迎新。

折花寄远更相思。南北朝间,身居江南的陆凯拜托信使,将一枝代表春意的梅花,捎给远在长安的友人范晔。这段“折梅寄江北”的故事广为后人传诵,也使得梅花在人们心中,化作了相思与惦念的符号。由此之故,“一剪梅”这词牌,也常见怀人思慕的名作佳句。

与丈夫分别两地的李清照,被心中萦绕不去的愁绪缠绕,只盼着一封书信,哪怕寥寥数语,也好过空自观望那落花流水、归雁南云。闺中缱绻,思念深情,将这份心绪付诸《一剪梅》词中,便成就了一首绝世名作。

有个爱你的人不容易,祝大家情人节快乐。不过节的朋友们,你们今天有什么计划?

UUID: b118dac1-7713-4234-9ce9-ff0e74e9f761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博物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02-14_情人节我们聊聊“一剪梅”.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