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佳节赏百花!古人是如何做到的?

作者: 石岳

来源: 科学大院

发布日期: 2017-02-11

本文讲述了古代和现代园艺工作者如何通过不同技术手段促使花卉在非自然季节开放的故事,并探讨了这些技术的科学原理。

刚刚度过“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春节小长假,人们又迎来了“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的元宵佳节。如今,元宵节的娱乐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观灯、猜谜、逛庙会等活动,大大小小的花卉展也吸引了爱花人士的参与,许多朋友还会购买花卉,装点自己的家园,为新的一年带来美好的祝福。当然,这些能够在寒风凛冽的冬日中绽放的花卉,基本都是由园艺工作者通过现代的科技手段精心培育的反季节花卉。

那么,在科技水平还不太发达的古代,人们就看不到如此绚丽多彩的景色了吗?别急,让我们先听一个小故事!话说武则天登基后不久,在金殿大宴群臣。当时正值数九隆冬,外面天飘大雪,武则天心情不错,就多喝了那么几杯,借着酒劲儿下了一道圣旨,让百花齐放。掌管开花的仙子们看到帝王旨意,不敢违抗,就让百花在隆冬开放。

唯有牡丹仙子恐怕错了时令,犹豫再三,以致牡丹开花较迟,武则天很是生气,便勒令把牡丹“流放”到洛阳去,直到今天洛阳牡丹依然名扬天下。这个故事其实出自清代小说家李汝珍的《镜花缘》,其中百花仙子掌管开花云云,自然是出自作者的想象。但武则天诏令百花开放一事却实有依据,《全唐诗》中收录有武则天的《腊日宣诏幸上苑》一诗即为明证。

清代学者认为这是武则天为自己登基确立合法性的政治宣传,现在看来,此事也不一定全为子虚乌有,因为中国古代的园艺工作者很早已经发明了调整花卉开放季节的催花技术。东晋时期的学者王嘉在其著作《拾遗记》中曾经记载,汉代的宫廷中就有“四时之房”,培育“艳卉殊木”。所谓“四时之房”,大概就是当时的温室,专门为宫里培育反季节花卉。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诗中写道:“何处春深好,春深女学家。惯看温室树,饱识浴堂花。

”所谓“浴堂花”,就是当时花工们种在浴堂附近、利用水蒸气的热量促使花蕾开放的花卉。由此可见,唐朝时期的园艺工作者已经较为熟练的掌握了通过调节环境温度,促进花卉提前开花的技术。到了宋代,这种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一些花工还有专门的特殊花房。

这种花房用纸密封房间,室内地面上挖有深沟,沟上搭有花架,花工催开牡丹、桃花等花卉时,就将花盆放到花架之上,用粪尿等肥料浇灌,并在深沟中灌上热水,再用扇子轻扇促使热量流动起来,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前开花时间。而对于桂花,花工则要将它们放置到阴暗凉爽的地方,才有利于提前开花。此外,古代的花工还创造了其他的一些催花方法。

例如北宋学者温革在其著作《分门琐碎录》里,记载了一种促进菊花开放的方法,就是用龙眼壳将菊花“逐蕊罩之”,等到要让它开放前一天用硫磺水浇灌,第二天将龙眼壳撤去,“即大开”。那么,古代的这些催花技术的科学原理是什么呢?现代植物学的研究表明,植物开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理过程,涉及到花芽分化、萌动等多个阶段,一方面与植物自身的生长状态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

古代的催花技术,大部分都是通过调节环境温度,创造有利于花芽萌动的环境来促进开花的。例如前面提到的牡丹、桃花,它们的花芽在秋冬时期就已经分化完成,但是因为气温偏低,花芽进入休眠状态,通过人工增温的方法,就可以帮助花芽打破休眠过程,提前开花。桂花则相反,其花芽分化在夏季高温季节进行,花的开放需要感受足够的相对低温,因此将其放到阴凉处则有利于开花。而促进菊花开放的原理则不太一样。

菊花是一种短日照植物,只有当光照短于一定时长(更严格的讲,是暗期长于一定时长),才能完成花芽分化、促进开花。古人的方法很可能是通过调节菊花接受光照的时长来促进菊花开花的。应当承认,古代园艺工作者们探索出来的这些催花技术,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但历史资料也显示,这些催花技术都需要比较繁琐的条件,培育反季节花卉的成本太过高昂,仅有少数达官贵人才能消费得起,大多数普通百姓无缘得见。

现代植物科学的发展,已经能够让人们用更低的成本获得反季节花卉。当在这上元佳节之际观赏百花盛开之时,不妨也赞叹一下植物科学进步给我们带来的美和快乐吧。

UUID: 7faec6a1-f462-4559-b234-484431dc5fe5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科学大院公众号-pdf2txt/2017年/2017-02-11_上元佳节赏百花!古人是如何做到的?.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