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多肉植物,中文名字起得很欠,恋爱党的祸害,单身狗的无奈,此外,它还包揽了多肉界的三高:颜值高、身价高、泡妞指数高,不要怪罪它,谁叫人家的名字就叫“灯泡”呢。今天,不管你是哭单身还是秀恩爱,都来学习一个高颜值电灯泡的自我修养吧。
灯泡,学名是Conophytum burgeri,番杏科肉锥花属的多年生多肉植物。
灯泡原产地在多肉大本营南非纳马夸兰,但分布狭窄而有限,只能在北开普敦省阿格内斯镇的矿脉附近的一小块地方见到它们,这里是伯格家族(the Burger family)的农场,灯泡的种加词burgeri就是这么来的。由于灯泡整个儿看起来像小洋葱,所以它们有Burger's onion(伯格的洋葱)这样的昵称,下次见着别认为是在说一种蔬菜哦。
灯泡植株几乎无茎,叶片高度肉质化,上窄下宽,形成一个先端钝圆,漂亮柔和的圆锥形,侧面观察就像是一座小山包。灯泡淡绿色的叶片在阳光照耀下显得透亮有光泽,上面还可见水晶般的裂痕纹理。在大温差、强日照的条件下,清新的绿色叶片会换上粉嫩的红色外衣,这时候的灯泡最萌,像一颗活着的红宝石,非常惹人喜爱。
灯泡的对生叶片几乎完全融合在一起,只在锥顶有一处不甚明显的凹陷。等到秋季,可观测到叶体内部孕育着花苞,时机成熟就会将锥顶处的薄膜撑开,探出头来。灯泡的花瓣多数,细长如丝,从基部到顶端有白色到紫色的渐变,如同灯泡伸出的“灯丝”,又像绽放的绚丽烟花,颜值炒鸡高。不过它们的花一般在白天开放,夜晚就闭合了,要赏花还得挑时间。
和其他种类的肉锥花“夏休冬醒”生长行为不同,灯泡在一般春夏两季生长,冬季休眠(要注意,极端高温和低温天气,不论冬夏,灯泡都会休眠),休眠期的灯泡被一层薄薄的纸质物包裹着,活像被锡箔纸包着的小笼包,这实际是它们风干的老叶,在原产地,这层“皮”不仅能抵挡一部分毒辣的阳光,还能最大限度防止新生叶的水分蒸发,非常神奇。
灯泡生长缓慢,三年苗也就指甲盖大小,不过只要持之以恒(不挂掉的话),据说灯泡能长到一个鸡蛋大小。不同于其他肉锥,灯泡一般不容易形成群生植株,所以靠营养繁殖并非易事,一般依赖收集种子进行播种育苗。
灯泡的原生境是一片贫瘠而荒凉的石英砂砾平原,随处可见白色的水晶和红赭色的黏土,加上阳光毒辣,干旱少雨,对于普通植物简直是炼狱。好在灯泡的肉质叶储存了丰富的水分,而且贴地生长,大部分埋在了黏土里,只露出一小部分进行光合作用,这使得它们能挨受极端天气,同时地表的石英石还会反射一部分阳光,为灯泡们提供一个较为凉爽的庇护所。
除了要应对自然界的挑战,灯泡还面临着人为威胁。由于采矿破坏,耕地开垦,灯泡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严峻;此外,特殊的外形和萌系的属性,使得园艺界对它“宠爱有加”,这直接导致了一段时间盗挖走私的猖獗;再加上自然环境下,灯泡生长极为龟速,繁殖更新很慢,综合导致了灯泡数量的锐减。目前灯泡在南非被列为濒危物种,受到严格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