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你还是一个人吗?每逢元宵节,总可以听到看到类似这样的问题,仿佛每到这个时候自己就不再是智人,而变成了狼人。不过话说回来,和本以乞巧、祈子为主要节俗却背负“中国情人节”之名的七夕相比,元宵节倒还真是适合男女游玩、勾搭、点火的大好节日。
其实早在元宵节起源的数百年前,古人就觉得在正月的第一个月圆之日得做些特别的事情。比如在汉代,这特别的事情就是做续命药丸——《玉烛宝典》卷一引东汉学者崔寔所著《四民月令》记载了当时的人过正月十五的风俗:“正月……上除若十五日,合诸膏、小草续命丸、注药及马舌下散。”
不管这些奇奇怪怪的草药是什么,续命都是没可能的。这些古老风俗自己的命,也没能存续到后世。到晋代,正月十五这一天的风俗改为组团登高了。南北朝时期南朝萧梁的宗懔所著《荆楚岁时记》的注引用晋人陆翙的《邺中记》记载:“正月十五有登高之会”。
再后来,这些旧俗都被瓦解了,另一项活动席卷了全国,那就是——元宵灯会。元宵灯会在从前有多火?用现在的话说大概是火到大V去不成就遗憾到要发微博出气。有一年,唐代大诗人李商隐没能参加长安城中的元宵灯会,郁闷地写下了一首题为《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的诗。
诗中将“赛紫姑”作为了没有灯会的小地方元宵节俗的代表。这种被李商隐嫌弃的赛紫姑风俗大概产生于南北朝时期。《荆楚岁时记》的注引用南北朝时期南朝刘宋人东阳无疑所著《齐谐记》曰:“正月半……州里风俗,是日祀门户。”
关于这厕神的传说,历史上有许多版本,这里挑后世影响较大的说法简单说说。按《荆楚岁时记》的注引南朝刘宋刘敬叔所著《异苑》的说法,这“厕神”原本也是凡人:紫姑本人家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日感激而死。故世人作其形迎之。
这正月十五到厕所边迎神的风俗,到了隋代或稍前变了风格——那时的正月十五,突然形成了灯会、狂欢、约约约的节俗。对于元宵灯会产生的原因,学术界至今尚未有定论。传统上有过两种非常有影响力的观点,一种认为元宵灯会来自古代的太一祭祀。
另一种说法认为元宵灯会来自佛教。近年来,又有学者主张元宵灯节来自北齐的百戏之会。光随九华出,人约黄昏后:元宵灯会做什么?元宵灯会的来源说不确切,但内容还是比较清楚的。
元宵节这一天,平时难得有机会出门的女性也有了逛街的理由。在古代,这种与陌生异性们摩肩接踵欢度佳节的日子非常难得,许多人便趁机完成勾搭大业。明代陈洪谟《(嘉靖)常德府志》卷一《地里志》记载元宵节这一天“妇女相邀,成队宵行,名曰‘走百病’。”
说到这作为食物的元宵,最初的名字大概是“汤团”。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十三记载的“沿街叫卖小儿诸般食件”中,就有一种叫“汤团”的食品。灯谜的雏形产生于宋代。南宋学者周密《武林旧事》卷二记载元宵节这一天:“又有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
总的来说,元宵节的习俗丰富多彩,既有古老的祭祀文化,也有现代的娱乐活动,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