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竟然会杀死自己的亲生子女?当 然会,演化有话说

作者: Jordana Cepelewicz

来源: 果壳网

发布日期: 2016-11-22

本文探讨了动物界中雌性杀婴的现象,特别是叶猴和狨猴的杀婴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在人类中的反映。文章指出,杀婴行为在动物中可能是一种适应性策略,而在人类中,缺乏社交支持可能导致母亲采取极端措施。

果壳曾经在《“杀婴”博弈:男的下毒手,女的就滥交!》一文中,讲过灵长类雄性的杀婴行为,以及雌性是怎样通过“让 雄性搞不清孩子爹是谁”的策略来应对这种杀婴的。但在大自然中,我们有时可以观察到另一个令人震惊的现象—— 雌 性也会杀婴,甚至是自己亲生的孩子。这又是为什么呢?Nautilus这篇文章,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那些表现得极其病态的动物有些病态的迷人之处:雌螳螂吃掉自己的性伴侣,鱼吃掉自己亲生的小鱼。类似这种扭曲行为吸引了萨拉.赫迪(Sarah Hrdy)开始研究印度阿布山的叶猴,她是一位人类学家和演化生物学家。这种大型灰毛猴子中的 雄猴会杀死他们自己种群里的幼崽。在上世纪60年代晚期和70年代早期,研究者认为原因是过度拥 挤的压力。

然而赫迪发现这些叶猴的杀婴倾向 实际上是一种适应性行为——她指出,这种行为在人类中也能看到。

雄性的杀婴 在她所观察的叶猴种群中,杀婴行为几乎不是无差别进行的——假如这种杀戮是受某种心理上的痛苦所驱使,你会预期看 到无差别杀戮。但实际上, 雄性从不袭击自己的后代,而他们杀死的那些幼崽都不足六个月大——都是还在喝奶的婴 幼。这让赫迪得出结论,杀婴是一种让母亲再交配的有效策略。

母亲们在哺乳的时候不能交配,因为分泌乳汁会抑制排 卵。但是她们一旦没了孩子就停止了泌乳。杀死别家的幼崽,增加了雄性叶猴的繁殖机会。

雌性的杀婴 母方杀婴则多发生在除母亲之外其他团体成员也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的物种——也就是母亲要依赖她的支持系统的那些物 种。赫迪称之为 “合作繁殖”(cooperative breeding)。

如果母亲感到她缺少支持和辅助,或者认定独自养育孩子的代 价太高,她更有可能终止自己的母亲身份。所以,对于狨猴和绢毛猴妈妈——这两种都是小型树栖猴,它们经常一胎生两个(甚至三个),这些娃的重量达到它们体 重的五分之一—— 稀缺的受限资源不是食物,而是雄性“保姆”的使用权。这些雄性在后代抚养方面扮演着必不可少的角 色。在小狨猴宝宝出生后,雄性会担起带孩子的 责任。

缺少这方面的支持,母亲将无法独自 养大幼崽。如果一位母亲在怀孕的晚期, 它会试图杀死其他孩子来腾出保姆的时间。一个绢毛猴雌性首领甚至会杀死她自己女儿的后 代,不顾那个娃也携带着她的基因——赫迪称之为“来自地狱的外婆”。反之,如果一只绢毛猴或者狨猴怀孕的时候,团体 中的另外一个成员已经比她怀孕更久了,她会 试图自发流产或者重新吸收她的胎儿,因为知道胎儿很有可能成为成为其他 妈妈的击杀目标。

况且,周围已有其他幼崃存在,她得不到照顾自己孩子的所需资源。 人类母亲感到自己缺乏社交支持的话,也会弑婴,最有可能是在孩子刚生下来的几个小时或一天内。

抚养一个人类幼崽的成本如此高昂,当缺乏 必要的支持时,母亲可能会采取极端措施。在今年一月发表的一篇论文里,赫迪假设这种适应性行为是人类依赖于支持系统的结果。

“作为合作繁殖的灵长类中一 员,”她写道,“ 人类母亲产后对于社交支持的信号有着非同寻常的敏感,这决定了她会作何反应。” “我想,因为我们演化成了合作繁殖者,人类母亲对于她们将得到多少社交支持惊人地敏感。”赫迪说,“如果你看看弑婴案 例,它们常常发生在母亲开始喂养孩子之前,此时情感联系还没发展起来。

”由于社会规范认为弑婴和弃养是应受谴责的罪 行,人们可能不愿面对这样的现实: 一位人类母亲抛弃或者杀死新生儿的时候或许受到演化力量的作用——不过这其实并 非新事。从我们的物种起源以来,人类就因各种各样的理由抛弃或者杀死自己的孩子,这些理由从贫穷到私生,不一而 足。通常来说,“有一套与生俱来的机制可以预防弑婴,”赫迪说。

“除非有(抚养后代所)必须的社交关系,不然母亲不会营养 充足(到可以排卵和受孕)。但在如今的社会中,我们破天荒头一遭有些不同寻常:即使没有足够的社会支持,年轻女性 也能在早到不自然的年龄排卵。 我们改变了人类存在的规则,却还没有工具来应对改变后的情况。”

UUID: 2a8336e9-5b79-457e-97c7-df644fe661e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6/2016-11-22_妈妈竟然会杀死自己的亲生子女?当然会,演化有话说.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48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