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害羞的你,是否也曾经因为自己的性格而感到极度困扰?不喜欢社交活动,容易尴尬和紧张,当只身一人身处陌生环境中的时候,会感到焦虑和无所适从。你生来如此,父母担心这样的性格会让你“步入社会之后吃大亏”。他们可能会把你严丝合缝地保护起来,也可能为了“锻炼你”,强行把你推到聚光灯下,让你当众讲话或才艺展示。
但这样的经历让社交对于你来说更加艰难,工作中那些不得不参与的社交场合再次把你逼入死胡同,只能苦苦挣扎。
拥有“羞怯”性格的你并不孤单,害羞并不是问题,而是你天性中的一部分。我们不能否认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与关心。但父母不恰当的保护措施,有时只能让事情变得更糟糕。一些研究已经将儿童的“行为抑制”(behavioral inhibition)——害羞及对陌生情境的极端谨慎——与将来更高的焦虑障碍发病率联系在了一起。而有研究表明,父母那想要保护害羞孩子的迫切冲动,可能只是火上浇油。
不过,心理学家和儿童发展专家也想出了办法为害羞的小孩提供帮助。来自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桑迪·麦克洛里(Sandee McClowry)认为,关键是在不试图改变孩子根本天性的前提下鼓励他们走出自己舒适区。“对孩子的接纳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麦克洛里说。
“羞怯”在心理学领域,有着属于自己的定义。它是一种逃避社交场合,且在进行社交互动时感到尴尬、紧张的倾向。研究羞怯的科学家常常用更为广义的“行为抑制”来描述与人交往和身处陌生情境时会感到害羞、焦虑的孩子。内向害羞的人也被称作“壁花”(wallflower)。他们常常具有社会交际的能力,却感到自己应该保持沉默。
羞怯是孩子气质的一部分。心理学家们发现,害羞是一个持久稳固的特征。
在一项1988年的发表的研究中,研究者们对比了对同一组儿童4岁和7岁半时进行的观察。在4岁时表现腼腆的孩子,在7岁时的表现与原来基本一致,而外向的孩子仍保持着外向的表现。但其他的研究告诉我们,这种“羞怯”的个性还会导致其他后果:另一项研究使用了1920年代末生人的数据,它发现比起那些在童年时期更外向的男性,童年时期表现害羞的男性将来娶妻生子的可能性更低,而且通常有着更不稳定的工作。
更令人担忧的是,行为抑制还可能和未来的焦虑障碍联系在一起。一篇于2012年发表在《美国儿童与青少年精神病学会志》上的元分析发现,和行为抑制水平低的儿童相比,行为抑制水平最高的儿童以后患社交焦虑障碍的几率高了超过7倍。研究者们写道,约有15%的儿童表现出极高的行为抑制水平,而其中约有一半在将来会患上社交焦虑障碍。
“在社会中,表现外向,有能力大胆说话和口头表达思想往往被赋予很高的价值。”心理学家李秀赫(Soo Hyun Rhee)说。她来自科罗拉多大学,研究方向是儿童的气质类型与未来他们的精神健康问题之间的联系。她表示,害羞的孩子可能会在学校和其他场合受到忽视。
对于那些极度害羞的孩子,美国心理学协会建议寻求专业的帮助。治疗师可以帮助孩子(甚至是成人)想办法应对他们的焦虑,或选择符合他们气质类型的活动。
想要保护一个在陌生场合中遭遇挑战的孩子是件自然的事,但研究者们反对过度的保护。今年8月发表在《性格研究期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者们追踪了一组3岁的孩子,一直到他们长到6岁。研究结果表明,如果照料者过度保护害羞小孩的话,那些在3岁行为抑制水平高的小孩更有可能在6岁时维持这种高水平的行为抑制。
“那些过度保护孩子的父母会造成很大的伤害。”麦克洛里说道。她认为,父母的目标应该是达成一种平衡。学会给孩子的经历提供“支架”,可能是对孩子有裨益的一种教育方法。在教育学中,“支架式教育”指的是在一开始提供更多的支持帮助,然后逐渐让学生变得独立起来的教育方法。“支架式”的策略能帮助害羞的孩子变得更友善。
通过支架式教育帮助害羞的孩子实现目标。“作为父母,你得一小步一小步地来,循序渐进,并采取大量的奖惩措施。”麦克洛里说,如果孩子想参加夏令营,但又害怕在外头过夜,父母可以试着让其他小孩来自己家里睡一晚,然后把难度提升到让孩子去奶奶家睡一晚。父母应该在搭“支架”的全程中注意孩子的舒适程度,如果孩子达到极限了,也要向孩子表现出自己的接受和理解。
个性羞怯不是不可解的谜题。对孩子的需求敏感,且能够让孩子感受到温暖的育儿方式,也许可以帮助打破羞怯和潜在心理健康问题的联系。一项发表于2014年的研究发现,如果孩子与照料者形成了“安全型依恋关系”,小时候的羞怯就不会与将来患焦虑症的高风险有关联。“安全型依恋关系”指的是这样一种抚育关系:孩子能轻松随意地探索世界,而且知道自己只要需要,就可以回到照料者处获得安慰。
麦克洛里和她的同事们开展了一个名为“洞悉孩子的气质类型”的校园项目。这个项目的目标是把与羞怯相关的知识带进校园。麦克洛里说,第一步是帮助老师和父母意识到有些孩子是害羞的,因为这些孩子沉默时,他们身上的问题就很容易被忽视。此项目还鼓励参与者重新认识羞怯——不将它看作是一个问题,而是将其视作人天性中的一部分。研究者们通过布偶戏的形式告诉孩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气质类型。
这能帮助孩子们理解为什么其他孩子面对同样的事情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这个项目的目标是给害羞的孩子们提供支持,让他们在这些压力大的场合中变得有社交能力。”麦克洛里说道。她指出,这种支持能够帮助规避焦虑和抑郁的风险。被随机分配参与这个项目的学生中,所有人都在学术能力上有所提升,而害羞的小孩在这方面获益最大。
研究者们写道,这是个重要的发现,因为许多研究表明,害羞内向性格是你与生俱来的一部分,不应该被当成缺陷来对待。来自专业人员的帮助和纾解,亲人和朋友的理解和支持,都能让那些难熬的情况变得更好。小孩在学业上会比外向小孩遭遇更多的挑战。这个问题的部分成因可能只在于害羞小孩不喜欢外露自己懂的东西。
请一定要记住,羞怯的个性不是你的错,你无需为此忍受煎熬。如果你有任何因为害羞而导致的难题,遭遇过一些令你难过,无法释怀的经历,包括父母的影响,身边人的看法,都可以在评论里写出来,告诉果壳。我们会阅读每一条评论,将那些令人动容的故事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