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多个报告指出,地球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气候变暖。地球气温在曲折中上升,过去三个连续十年的地表平均温度,高于1850年以来的任何一个十年。11月4日,世界气象组织的一份评估报告显示,2016年很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全球温度甚至高于2015年创纪录的高温。
至今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参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IPCC)工作已有22年。20多年来,作为IPCC学术团体中名副其实的“元老”级科学家和领导者,他为研究气候变化科学给世界带来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在全球飞来飞去,组织、参与调研和讨论,并撰写报告。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指出,要实现本世纪末控制2℃温升的目标,2050年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在2010年的基础上减少约40%到70%,到2100年实现零排放。
冰冻圈是指地球陆地、海洋表面和海底,以及大气中以固体形式存在的水体,包括冰川、积雪、冻土、湖冰、河冰,海冰、冰架和冰山,以及大气圈内的固态水体。冰冻圈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五大圈层之一。
它以其高反照率、启动大洋环流传输带、巨大的相变潜热和温室气体的源汇转化等独特过程,深刻地影响着全球气候和环境。对人类社会来说,冰冻圈还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重要的淡水资源,是许多生态脆弱地区的“生命线”,是沙漠里发育有绿洲的根本原因。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中的最新评估结果显示,近20年,格陵兰冰盖和南极冰盖的冰量损失大大加速。格陵兰冰盖损失速率已经从1992到2001年间的每年340亿吨(增加到了2002到2011年间的2150亿吨,南极冰盖的冰量损失平均速率也从1992到2001年间的每年300亿吨增至2002到2011年间的每年1470亿吨。
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综合报告》给出了三条关键的信息:人类对气候系统的影响是明显的;人类对气候的干扰越大,则面临的风险就越高,受到的影响也更加广泛和不可逆;我们可以采取措施限制气候变化,建立一个更加繁荣、可持续的未来。
IPCC未来的情景设置将更全面地考虑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y Pathways,简称SSPs)与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简称RCPs)协调配置。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反映的是辐射强迫高低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联系,包括人口和GDP等定量数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速度和方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