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家检查身体都知道要测“空腹血糖”,而且身边的人得“糖尿病”的也越来越多,那么这个血糖和糖尿病到底是什么,有什么联系吗?糖吃多了就会血糖高吗?
今天是世界糖尿病日,估计没人想庆祝这个节日,不过你还是需要了解一下“血糖”这个家伙。血糖不是糖,而是血液中的糖分。每个人都有,人是铁,饭是钢——这句用来形容“吃饱饭才有劲儿”的俗语,也算是一个真理。人的一切能量来源都要靠食物,用物理学来解释,这叫物质间的能量转化。可一碗饭怎就能变成了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呢——这就要通过“血糖”。
你日常的饮食更接近于哪个呢?这个?还是下面的那个?血糖并不是一种糖,而是指血液中糖份的含量,主要为葡萄糖含量。在食物中,谷物、水果、肉类都含有各种糖类,比如蔗糖、乳糖、淀粉等等,它们经过肠胃分解与转化,最后几乎都会形成葡萄糖,存在于血液中。通过氧化分解葡萄糖而产生能量,人体才能实现各种行为,包括运动、思考,以及体内器官的运转。
血糖的稳定全靠激素。
糖尿病患者对这个一定再熟悉不过了,每天测量血糖数已经成为每日必做事项。人体的运转虽然比任何高精尖机器都精密,但能耗却不能被量化。不像汽车有既定的百公里油耗,人一天大概需要多少糖类,只能粗略估算出来。每顿餐前,也不会有人先拿出秤和计算器,算一下这顿饭含有多少糖类,所以人们每天需要多少糖和吃进多少糖,是不一定的。
然而,血糖却不会因此发生波动——这是人体最奇妙的地方,对于身体突如其来的各种变化,总有一些器官能做出相应的调节,以减小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对血糖起调节作用的,是人体内的胰腺。
不同食物中的糖分含量差异很大,看看可乐就知道了。胰腺是除胃之外,人体的第二大消化器官。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分泌各种酶来促进人体消化,另一部分则分泌两种不同的激素,以调节血糖。这两种激素便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它俩虽然出自同门,却是一对不折不扣的冤家,作用正相反——胰岛素管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管升高血糖。不过,也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让你不管是吃下1斤糖,还是两顿饭不吃,血糖都会基本保持平稳状态,不至于发生高血糖和低血糖。
胰腺位于胃的后方,是一个长条形器官,由它分泌的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不会同时存在,而是有我没它。
它们对血糖的调节,并不是通过分解和生成葡萄糖,而是类似搬运的作用:如果血糖含量升高,胰腺受到“警示”,开始分泌胰岛素,它就像一把钥匙,会打开体内肌肉、脂肪等细胞的“大门”,使葡萄糖迅速转移到这些部位,被肌肉细胞利用,或者被脂肪细胞储存起来;如果血糖含量降低,胰腺会受到另一种警示,于是分泌胰高血糖素,将某些被储存起来葡萄糖“动员”出来,使它们重新回到血液中,来维持血糖平稳。
血糖的转化没那么简单。
血糖中那些被胰岛素推送出去的葡萄糖,第一站是到肌肉细胞或者神经细胞中,在那里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人体才有劲儿奔跑、有意识思考。满足了这些需求后,剩下的葡萄糖则去往第二站:肝脏,形成“糖原”。糖原就像替补队员,是一种临时能量储备,赶上紧急能量需求时,会立刻变回葡萄糖。如果糖原也已充足,那再剩余的葡萄糖便被送往终极站点——脂肪细胞,形成作为常规能量储备的脂肪。
人体若经常摄入过多糖类,那就意味着这个常规储备将越存越多,最终成为赘肉。
相比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本事就要弱一些了,因为能被它动员起来、重新回到血液中的,只有糖原,没有脂肪。因为脂肪一旦形成,虽然也可以转化成葡萄糖,却是通过另一种途径,过程相当复杂、耗时也很长久,这也就是“长肥容易、减肥难”的原因。
看完上面这么多,你闹明白血糖和糖尿病的关系了吗?再来啰嗦一句,胰岛素如果分泌不足,就会导致你血液中的血糖量相较于正常量偏高。很多糖尿病人(主要是一型糖尿病人)平日就需要靠注射胰岛素来改善身体的血糖问题。所以他们在日常饮食中也会格外留意食物的糖分问题。
那么吃糖多就一定会得糖尿病吗?答案虽然不是百分百,但是长期食用高糖高油的食物确实会增加糖尿病的患病率。所以平时吃点小甜点小炸鸡并没有问题,前提是你的血糖没有问题。所以为了能保证自己可以吃这些食物,平日饮食尽量健康一些,有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还是非常值得的。等到了连西瓜都不能吃,蛋糕只能看着的时候,只能说一句:早干嘛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