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外油内干”肤质啊?我到底该补水,还是该控油?

作者: dermatologylab

来源: 果壳网

发布日期: 2016-11-11

本文详细解释了“外油内干”肤质的概念,探讨了皮肤油腻和干燥的原因,并提供了针对不同肤质的护肤建议,强调了适度清洁和选择合适护肤品的重要性。

什么叫“外油内干”肤质啊?我到底该补水,还是该控油?

虽然字面上非常容易理解——油性皮肤就是皮肤油腻,干性皮肤就是皮肤干燥嘛。但是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夏天的时候呼呼冒油,冬天大风一刮又会干燥脱屑。为什么会这样?

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人是单纯的干性皮肤或油性皮肤,因为这两者并不是相互矛盾的。

皮肤看起来油腻是由于皮脂腺分泌过多的油脂,在皮肤表面就形成了一层油膜;而干性皮肤的成因并不是由于油脂少,而是由于角质层的含水量不足造成的。简单来说,干燥代表角质层的功能薄弱,而油腻则代表皮脂腺的功能亢进,并不是两个对立的概念。这也启示我们,皮肤的“水油平衡”要区分对待。教你在保证皮肤保湿润泽的同时避免过多的油脂导致痤疮,才是真正的护肤功课。

如果让皮脂腺少分泌点油脂,角质层多贮存点水分,是不是“水油平衡”的终极难题就解决了哪?——你还是too young too naïve啊。

过度清洁会让皮肤更油吗?皮肤油腻是困扰全世界青少年的护肤难题,油脂分泌不要紧,而过多的油脂就可能导致粉刺痘痘了,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皮脂腺。

皮脂腺的发育和分泌主要受到内分泌的影响,小婴儿时期我们一个个都是中性皮肤,而到了青春期由于雄激素的影响,皮脂腺就会个头更大,分泌油脂的量也会更多。除了雄激素外,肾上腺分泌的脱氢表雄酮(DHEA)、雄(甾)烯二酮和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等也有促进油脂分泌的作用。

饮食和季节也对皮脂腺的分泌有一定的影响。实验就发现低热量的食物可以快速降低皮脂分泌。而在炎热的季节,油脂分泌也会更旺盛,混合着汗液会显得皮肤更加油腻了。我们经常看到护肤达人说,皮肤干燥/过度清洁会刺激皮脂腺分泌更多油脂。这是真的吗?

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就好像一层透亮的膜覆盖在皮肤上,随着皮脂分泌增多,油膜变厚,也会使皮脂腺感受到一定的压力,从而分泌减慢。洁面后,油膜被除去,皮脂腺感受到的压力减小,存储的油脂也会更顺畅地排出,表现为清洁后油脂分泌加快。但是,注意,并不是合成了更多的油脂,而是存储的油脂更快地排出了。因此过度清洁不仅会损伤我们的皮脂膜,也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皮肤的油脂分泌得更快,因此有可能看上去更油腻了。

因此对于油性皮肤来说,需要的是适度清洁,而不是过度清洁。

皮肤干,因为啥?油性皮肤的成因相对简单,只要是皮脂腺分泌旺盛的区域都可以被认为是油性皮肤,而干性皮肤的成因就相对复杂多了。

大部分人都体会过皮肤干燥的感觉——皮肤摸起来很粗糙、失去弹性,还会出现一些灰白色的脱屑。不少干性皮肤的人还会伴有皮肤的敏感,外界的风吹草动都会引起皮肤潮红发热,容易过敏等等。正常角质层的含水量在10%-20%左右,当角质层含水量低于10%时就会感觉皮肤粗糙干燥,甚至产生脱屑。引起角质层含水量降低的原因有很多,寒冷干燥的环境、空气污染、空调和机舱环境都容易让皮肤干燥。

然而对于现代人来说,不健康的角质层是造成皮肤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为什么角质层对于皮肤健康来说如此重要?角质层是皮肤表皮最外一层,它并不是一层没有生命力的“死细胞层”,而是由7%的脂质、20%左右的水分和天然保湿因子NMF组成的,这一复杂的结构能够保证表皮和真皮层有充足的水分供应,皮肤能够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皮肤屏障虽然复杂,但其本质作用是简单的物理扩散作用,从表皮最深处的基底层到最外面的角质层,水分含量递减;表层水分减少时,内层的水分就会向外扩散以补充蒸发的水分。而当我们角质层受损时,透过角质层散失的水分就会增加,如果皮肤水合不足,就会引起表皮的干燥失水,长此以往也会引起脱屑和皮肤敏感。

所以这样的话看看笑笑就好既然角质层不是一层“死的细胞层”,它也就具有自我调节和修复的能力。科学家就发现突然进入干燥的环境后,经过几天的适应,角质层会加速合成保湿因子应对环境干燥的变化。即使是在角质层受损的情况下,一旦感受到表皮流失水分增多,角质层内的板层小体会加速分泌细胞间质,直到角质层的水分散失恢复至正常为止。

虽然角质层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也耐不住长期频繁的损伤破坏,一些生活习惯都会在无意间破坏角质层,比如搓洗皮肤、热水洗脸、使用刺激性的护肤品、频繁敷面膜……长此以往角质层就会越来越脆弱,皮肤也会干燥、敏感。

外油内干真的存在吗?皮肤油腻是由于皮脂腺分泌过多的油脂,在皮肤表面形成了一层油膜。皮肤干燥则是因为外界环境湿度过低,以及各种内外因素导致的角质层受损。大部分油性皮肤都没有皮肤干燥的问题,那是因为皮脂腺可以合成保湿成分甘油。皮脂还可以在皮肤表面产生一层油膜,减少水分的散失。

但是有一类油性皮肤同时有角质层屏障损伤的问题,皮肤的水分散失会增加而水合能力也大大减弱。在这种情况下,你给它涂一层油膜也是不能滋润皮肤的。内油外干的皮肤就是这样的情况:皮脂腺呼呼冒油,同时因为角质层的屏障损伤,又不能及时补充表皮散失的水分,于是感觉皮肤粗糙干瘪的同时又很油腻,同时还很容易出现粉刺痘痘。

由于现在各种不靠谱的美容手段层出不穷,“内油外干”肤质的人群越来越多了。这类肤质需要做的并不是敷面膜或是“肌戒毒”,而是改善不良的护肤习惯,在适度清洁油脂的同时,使用质地清爽的保湿产品修护屏障。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如何选择合适的护肤品?说了这么多终于到了实战阶段——如何根据自己的肤质选择适合自己的护肤品?

皮肤油腻外界手段很难抑制皮脂腺的分泌,想要彻底解决皮肤油腻的问题其实是很困难的。

简单来说我们可以分为几个步骤:清洁、吸附、控油和饮食调节,对于普通油性皮肤来说已经完全足够。清洁油脂及其氧化产物混合着灰尘不仅很容易导致痤疮,还会损伤我们的皮肤。所以对于不管你是油性皮肤还是“外油内干”,最好每天清洁两次皮肤的习惯。按这个频率清洁,依然会有很多人觉得皮肤非常油腻,这时可别任性多洗:皮脂腺不会因为清洁次数多就减少分泌,反而会因为过度的清洁而损伤皮脂膜,造成又油又敏感的问题。

如果感觉非常油腻就随身携带一包吸油面纸,轻轻擦拭掉皮肤表面的油脂。吸附市面上很多标榜有“控油”功能的护肤品,实际上都添加了吸附油脂的成分。例如,科颜氏的白泥乳液系列,通过高岭土和燕麦粉达到控油和平滑毛孔的效果。而FANCL的毛孔细致精华露,则添加了硅石、氧化锌、改性玉米淀粉等。这类控油护肤品只能起到暂时遮盖毛孔的作用,还不如使用一款控油效果好的散粉来的直接一点。

对于油性皮肤,每周使用一到两次泥膏类清洁面膜就有比较好的吸附毛孔内油脂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长痘的风险。

控油一般的油性皮肤,没必要用维A酸这种大杀器,外用维生素类的护肤品比如烟酰胺、水杨酸就可以达到一定的控油嫩肤作用。初期使用烟酰胺的控油效果并不明显,需要连续使用至少两周后才慢慢感受到控油作用。除了烟酰胺以外,含有金缕梅、锌等成分的护肤品也有一些控油效果。

而水杨酸并不是发挥直接控油作用,而是促进皮脂的排出,在预防痘痘发生方面的意义更大。很多标有“renewed”的让皮肤更光滑的霜,都含有酸类,上图只是一个例子。具体哪种酸请大家自己看成分表,或者给活儿姐发送【刷酸】,有推荐产品。

皮肤干燥不踩雷的关键在于,知道自己为啥需要保湿,用什么保湿。

我们熟知的保湿成分主要由三大类,一类是以凡士林为代表的封闭型成分,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封闭的保护层,防止水分的蒸发。第二类则是水溶性的保湿剂,可以从潮湿的大气中吸取水分,从而保湿皮肤滋润,这类保湿剂也会从真皮层中倒吸水分,所以一般是和第一类保湿剂一起使用的。第三类则是大家熟悉的各类生理脂质或天然保湿因子,它们本身就是我们皮脂膜含有的成分,所以对修护屏障有一定的好处。

其他还有透明质酸、胶原蛋白、辅酶Q10等新型护肤成分。纯凡士林之类的封闭剂(不管是不是这罐),是任何一个干皮都应该准备的急救成分……哪儿干就糊一坨。长期生活在干燥环境,比如机舱和空调房的人,选择油性成分含量高的保湿产品能够减少水分的散失,如果只是往脸上拍水或敷面膜并不能起到真正保湿的效果。

在湿热地区生活的人,如果本身就是油性皮肤,那么自身分泌的油脂就可以代替封闭性的保湿成分,选择清爽型的保湿产品则更适合。如果使用的护肤品过于油腻,或是吸水能力过强,也会增加长痘的风险。你们真的不是很需要面贴膜皮肤敏感的人,停下可能伤害角质层的护肤习惯才是最重要的,不管是什么护肤成分都不可能完美的模拟我们皮脂膜。

所以适当选择一些含有皮肤生理脂质和保湿因子的温和护肤品,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帮助皮肤角质更好的修复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

UUID: 760998d9-8e1a-4d33-8893-6b4ccb9fc961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6/2016-11-11_什么叫“外油内干”肤质啊?我到底该补水,还是该控油?.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7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