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万物藏也”。自此日起,静水凝结成冰,土壤开始冻结,水鸟也鲜见了踪影,仿佛幻化成了水里的蛤蜊。立冬,如此收敛的词汇,却又让人们胃口大开。于是,问题来了,立冬该吃汤圆还是饺子?我猜日历娘一定是饺子党,不然她干嘛一立冬就讲鲅[bà]鱼?
鲅鱼?不是马鲛[jiāo]鱼么?其实,鲅鱼是马鲛鱼在北方的叫法,南方则习惯称之为马加䲠[chūn]、土魠[tuō]。它们是一类体态修长的大型肉食性鱼类,属于鲈形目鲭科。分布范围较广,种类也不少,市场上常见的譬如马鲛属(Scomberomorus)的蓝点马鲛和康氏马鲛。
蓝点马鲛(S.niphonius)又俗称日本马加䲠,作为最常食用的一种马鲛鱼,也叫正马加。主要分布于西北太平洋海域,包括俄罗斯远东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中国沿岸。鱼身狭长而流线,背部蓝黑色,腹部银白色,所以又俗称白腹马鲛。它的侧线呈波浪状,上侧面有数列蓝黑色圆斑点延伸至尾部,体长通常在一米左右。
康氏马鲛(S.commerson)俗称竹鲛,闽南人叫它土魠鱼,是南方市场上比较常见的一种马鲛鱼,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海域。康氏马鲛身体呈长纺锤形,鱼体侧面生有众多不规则的深色纵带,所以日文里称之横縞鰆,成年康氏马鲛可是个大块头,体长超过200cm。
马鲛鱼属于大型肉食性鱼类,喜欢在上层水域巡游,它们通常具有深蓝色的体色和渐变的斑纹,以及银白色的腹部,这使它们很容易和深邃的海洋融为一体,来隐藏自己、迷惑敌人或偷袭猎物。它们有流线型的身形和锋利的牙齿,能以极高的游速追杀猎物,主要以甲壳类、头足类和小型鱼类(如沙丁鱼、秋刀鱼和鲭鱼)为食。
马鲛鱼属洄游性鱼类,喜欢栖息于近海的表层水域,冬季潜入较深海域,繁殖季一般在春末夏初,此时它们会集体洄游至内湾产卵,另外也会顺着洋流索饵迁徙。马鲛鱼在我国黄、渤海都有出产,每年四月左右为春汛,九十月份为秋汛。
初春,成群的蓝点马鲛顺着黑潮,追逐猎物北上洄游,为繁殖季的到来蓄积能量,此时的马鲛鱼十分肥美。作为每年春天沿海人民翘首以盼的第一批鲜鱼,马鲛被喻为春天的使者,又被称为䲠。
新鲜的马鲛口感十分软嫩,刺少肉厚。作为大型鱼类,马鲛鱼肉却鲜有的甘甜和清淡。春季捕获的马鲛鱼叫作初䲠,鱼肉富含脂肪,属于生食的佳品,无论是刺身或稍稍腌渍后捏成握寿司都清鲜可口,令人心驰神往。
闽南地区有句谚语,“一鯃,二红鯋,三鲳,四马鲛,五鮸,六加腊”,在美味海鱼的排行榜上,马鲛鱼和先前介绍过的鲳鱼位列三四名。鲳鱼肉多刺少,人们食用鲳鱼时很少会吐出鱼骨,趴在一旁等待捡食的狗儿困得都打起了瞌睡,于是称其为“狗瞌睡鱼”,而马鲛鱼的产肉率也毫不逊色。
俗话说,“山有鹧鸪獐,海里马鲛鲳”,意思是说水里鲜美的马鲛鱼和银鲳,可以和山珍野味的鹧鸪和獐子媲美。闽南人喜欢将鱼肉炸酥后加水勾芡形成稠汤,加入腌笋块、香菇丝、木耳、虾米,再加乌醋、酱油和芥末调味——便是闽南小吃“土魠鱼羹”。
潮汕还有句谚语叫“好鱼马鲛鲳,好菜芥蓝薳[yuǎn]”。芥蓝稚嫩的花茎无疑是潮汕人心目中最美味的蔬菜,正所谓脆美胜香蕈。而与之齐名的马鲛鱼也被看作是鱼类中的佳品,潮汕人喜欢用马鲛鱼打鱼丸或者煮鱼粥。
胶东半岛的威海,则以传统美食鲅鱼饺子而出名。将去皮鲅鱼肉和少许五花肉混合剁碎后,加入葱姜水打浆,再加入韭菜和调味料拌匀。鲜嫩起劲、汁多味美的鲅鱼馅包裹在Q弹的面皮里,日历娘实在太有眼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