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时间7点整,北京时间究竟是怎么来的?》一文中,我们介绍了“北京时间”,那小伙伴们是怎么得到北京时间的?是“谁”把时间传递给大家的呢?这就要谈到我们的长短波授时系统,以及代号为“中国科学院326工程”的国家任务了。
说到长短波授时系统,首先它的建设就是一项“大工程”。让我们把视线转向过去,从1958年7月31日这天说起。当时,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访问中国,在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会谈中,他提出与我们合作建立长波导航授时电台与联合舰队的建议。国之重器,岂容他人染指?赫鲁晓夫的建议被毛泽东断然拒绝。但是,对现代无线电授时台的需要却是实实在在的,实际上,新中国早就在考虑建设短波授时台了。
说起我国现代无线电授时的历史,那就必须得说下上海徐家汇观象台的BPV时号。上海徐家汇观象站它最早属于南京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后由上海天文台负责。当时,观象台租用了邮电部在真如(上海地名)的一个短波无线电发射台,依据各天文台联合测定和保持的标准时间,每天在固定时段进行发播,可供沿海地区使用。不过,该时号只能满足当时国家建设的部分需要。
1965年12月12日,国家科委在科学会堂主持召开了“为备战需要应迅速在我国内地建立授时台(时间与频率发讯台)问题”座谈会。经过讨论,参加座谈会的同志一致认为:西北授时台应立即进行筹建,台址选在西安与兰州之间较为适宜,该台应包括时间与频率工作,由中国科学院负责筹建。
1966年4月19日,中国科学院向国家科委、国家计委报送《西北授时台基建设计任务书》,授时台建设地点为陕西省武功县。同年6月,根据陕西省军区的意见,授时台台址改定在陕西省蒲城县境。至此,短波授时台的选址工作宣告结束,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1980年12月,中国科学院在临潼召开了BPM短波授时台鉴定会。鉴定会认为,BPM短波授时台达到设计要求,可以交付国家使用。1981年2月,中国科学院就BPM短波授时台正式发播问题向国务院提出请示报告。国务院同意从1981年7月1日起,BPM短波授时台正式承担发播我国短波时号任务,届时上海天文台停止BPV时号发播。从此开始,新中国终于有了自己连续的、全国土覆盖的高精度陆基无线电授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