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之柱

作者: 小雨

来源: 原理

发布日期: 2016-11-03

本文介绍了哈勃太空望远镜在老鹰星云拍摄的创生之柱,以及在船底座星云内发现的类似结构——毁灭之柱。文章详细描述了这些天体结构的形成、恒星的诞生与毁灭过程,以及天文学家对这些现象的研究。

1995年,哈勃太空望远镜在7000光年之外的老鹰星云拍下了这幅无比壮观的天体结构——创生之柱。从图片中可以明显的看到三个由气体和尘埃云构成的柱状结构,它们被年轻的恒星团发出的紫外光照亮。然而这种天体结构并不是老鹰星云独有的,在距离地球7500光年之外的船底座星云内天文学家捕捉到了类似的结构。这些大量的尘埃和气体云是由欧洲南方天文台(ESO)的超大望远镜(VLT)观测到的。

ESO的天文学家利用VLT中的MUSE仪器揭示了在星云内的这些尖顶和柱状物的前所未有的细节。MUSE在同一时间对星云拍摄了上千张的图像,使我们能够看到如此深入、多彩以及清晰的细节。这使天文学家可以研究在星云内不同地方的物质的化学和物理性质。在星云内的氢气和尘埃云是诞生恒星的摇篮。因此,天文学家可以将星云内的这些特征与恒星的辐射产生的效应联系起来。

天文学家拍摄到了星云内的许多细节,包括气体漩涡、年轻和炙热的恒星。讽刺的是,一旦这些新的恒星形成,它们就会背叛孕育自己的星云,通过破坏性的辐射轰击自己多彩而美丽的家园。这些高能辐射非常的强大,会剥去在原子中的电子,并最终驱散气体。这个过程就叫做光致蒸发,它会破坏船底座星云以及它的柱状结构。

ESO的天文学家在船底座星云内观测到了10个柱状结构,通过新数据分析发现,恒星的辐射总量和柱状结构中的尘埃和气体的耗散有一个很明确的关联。这听起来很像是宇宙中的一场悲剧,恒星亲手毁灭掉自己的创造者。但其实我们对恒星和柱状结构之间的复杂反馈机制的了解还很缺乏。这些柱状结构或许看起来很致密,但形成星云的气体和尘埃云其实非常弥散。

也有可能恒星的辐射和恒星风实际上是帮助制造柱状结构中的密集点,从而形成恒星。因此,船底座星云的柱状结构获得了一个不那么吉利的名称——毁灭之柱。这也暗示了老鹰星云内的创生之柱的最终命运。尽管创生之柱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其实它只是不断循环过程中的一部分:星云诞生了恒星,恒星毁灭了星云,恒星在一场爆炸中结束自己的生命并且产生了自己的星云,这个过程将不断持续下去。

UUID: 83388dad-cadd-464d-bfac-735cf5886400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原理公众号-pdf2txt/2016年/2016-11-03_7500光年外的“毁灭之柱”.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2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