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中世纪艺术,为啥看上去这么喜感?这些图片和调侃均来自一个叫做“中世纪反应”的推特用户。他将很多中世纪的手稿插图中截取出来,并配上和插图完全无关的笑话,二者相结合,产生了非常幽默的效果。不过,笑过之后,有一个问题呼之欲出:这些手稿当初是做什么用的?难道它们真的是笑话书么?如果是的话,那这真是非常奢侈的笑话书——肯定不是我们能随便在杂志摊上买到的那种。在中世纪,制作一本抄本要耗费极大的人力物力。
用来书写的纸张大多是羊皮纸或者牛皮纸。尽管在哈利波特的故事中,羊皮纸并不是什么昂贵的材料,但实际上,在中世纪乃至后来到了文艺复兴,羊皮纸依然是颇为难得的材料。纸匠首先要将动物的皮浸泡在柠檬水或者石灰水中数周,将软化后的皮上的毛刮干净,再抻平晾干,最后切成小块备用。有了纸以后,负责抄写的艺术家(通常是若干名,有人负责抄字,有人负责画画)先根据要抄写的内容将羊皮纸打好格子,然后再逐句抄写。
画家所画的插图,制作工艺则比较像去年特别流行的减压游戏——《秘密花园》,艺术家需要先用黑线勾边,然后再上颜色。只不过,和我们不同的是,由于材料极为昂贵,制作周期又长,恐怕给这些书来上色不会帮助艺术家减压了——尤其是在填那些需要使用黄金叶子来上金色的部分的时候。但是我们还是要回到一开始的问题:既然他们花这么大力气,这些插图为什么不画得严肃一些,而是看起来这么搞笑呢?
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要比想象中的难得多。咱们之前上学的时候,学到中世纪曾经说:“中世纪是黑暗的一千年,文明倒退的一千年”。这个论断现在看来可能欠妥,但中世纪之所以一度给人们这种印象,恰恰是由于我们对其所知甚少。直到现在,历史学家也很难解开很多中世纪的谜题。我们所能解释清楚的,终究还只是一小部分。而史料的缺失,很大程度上就导致了这些抄本在我们眼中看起来非常搞笑。
因此,不光是中世纪手稿,我们在看待任何一件艺术品时,语境都非常重要。这也是为何很多艺术史学家坚持认为,艺术品不应摆在灯火通明的博物馆,而是应该尽量努力保留在其原本所在的位置——一件描绘基督的作品,离开了它所在的教堂,很可能就失去了一些只有结合当地环境才能发现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