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收到过这条微信。
最近微信上流传一个在不少人看来“非常弱智”的消息,我们先来看一下截止4月27日被辟谣时,它的最新版本: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万家镇: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一分,一女性感染2SB500病毒死亡,年龄21岁,参与抢救的医生已经被隔离,据悉此女是在市场买完鱼回家做酸菜鱼吃后发觉呕吐头晕送院,中央13套电视新闻已播出,暂时别吃鱼肉,酸菜,特别是铁锅鱼,酸菜鱼,水煮鱼,因绥中县域有461个鱼塘已感染。
收到马上发给你关心的人,最好群发,保护好自己。
对谣言比较敏感的人肯定已经注意到这条消息的不正常了——这明显是谣言的口吻嘛!没错,这就是一条谣言。但是最早,这个谣言是什么样的?我在微博、谷歌上用时间排序做了搜索,发现目前已知的,带
有时间特征的截图出现在2016年2月12日 13:27分,当时的原始版是这样的:汕头市人民医院昨天凌晨二点二十一分,一孕妇感染SB250病毒死亡,年龄31岁,双胞胎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参与抢救的医生已经被隔离,据悉孕妇是在市场买草鱼回家做酸菜鱼吃后发觉呕吐头晕送院,中央250套电视新闻已播出,暂时别吃鱼肉、酸菜,特别是草鱼、酸菜鱼、水煮鱼,因汕头市到揭阳市250x10个鱼塘已感染。
收到马上发给你关心的人,预防永远胜过治疗。
其实早在2月13日,名为“健康肇庆”的肇庆市卫生计生局就发布辟谣,官方否定了“SB250病毒”的存在。到了2月16日,微博上开始出现了原始版谣言的内容,警察大V“江宁公安在线”也多次转发辟谣。当日,腾讯QQ弹窗辟谣,也有不少网友在微博上表示“这为什么会有人信?”不过官方的辟谣又哪里阻挡的了谣言的步伐,到了3月份,谣言仍然在继续传播——谣言2.0版。
总结下来,“SB250病毒”的传播路径大概是这样的:谣言版本的差异如下:我们大概可以观察出这样的结论:这个谣言一开始明显是一个“钓鱼贴”,像是中央250套、鱼塘、250x10都可以很明显的证实了这是一个“直钩钓鱼”。再“直”的钩,也有人信。相信这样的直钩带来的后果就是恐慌。谣言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在细节上发生变化,在“SB250”的传播路径中,“钓鱼”的元素越来越小,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原始版本(2月,汕头肇庆)→2.0版本(3月,东部沿海地区)→3.0版本(4月,华北、东北地区)。虽然是网络谣言,但是微信谣言的传播仍然具有微弱的地域性特征。根据各地警方发布的新闻,发布谣言的人基本都是“看到别的地方谣言后,自己进行了加工”。
“SB250”谣言的几大传播特征:具有地域特征:在你家附近发生的事情,你肯定会关心一下。所以每一代谣言制造者,都会把发生地改成自己的所在地。后果很惨重:死人是难免的,而且死亡的都是“容易引起同情”的群体,如孕妇、儿童年轻女性等。媒体加持:“央视报道啦”,一般更严重的甚至还会P个央视主播的新闻图。煽动情绪:“马上转给你关心的人”“预防胜过治疗”“马上群发”。实际上,大部分微信谣言也都有这几个特征。
我相信,各位果壳er也经常收到爸爸妈妈亲戚朋友转发来的类似谣言,也许有时候会帮他们辟谣,有时候甚至因为觉得“太弱智”懒得理。但实际上,从“SB250”的传播路径上可以看出,再弱智的谣言,也会在一次次传播中变异,最终变得“有模有样”。所以说,不要嫌麻烦,请立刻跟家里人讲清楚。虽然他们可能会不领情,会嫌你事儿多,但至少可以制止一次甚至更多次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