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的隐私暴露在你面前时,你失去的不仅仅是他们的信任。过去的2年里,住在美国华盛顿的会计 Mandie Snyder 一直在“监视”她的女儿。她用一种叫做 mSpy 的简单手机应用就能查看13岁女儿的手机短信、照片、视频、手机应用下载以及网页浏览信息。在这件事上她没有向女儿道歉。她说去年夏天,她发现女儿给男朋友发短信表示想要尝试禁果。
“我知道女儿比我在她这个年纪的时候要老练的多,但是现在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社交方法,” Snyder 表示,“作为家长,现在的科技真是让我够呛。”
虽然科技会让孩子陷入许多麻烦,但是也为家长带来了许多监视孩子的方法。家长可以用一些追踪工具,比如 mSpy、Teen Safe、FamilyTracker 来监控孩子的电话、短信、聊天记录和社交媒体发布信息。这些工具还可以追踪孩子(他们的手机)的行程。
有一款叫做 Mama Bear 的手机应用甚至可以在孩子搭车的交通工具的车速过高时给家长发送提示信息。在保护和过度保护之间有清晰的分界线。现在的新型“间谍工具”把家长置于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会逐渐需要更多的隐私和个人空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自我会逐渐形成。但是孩子的这种“疏远”对于家长来说可能是措手不及、无法忍受的。
虽然这会诱使家长“刺探”孩子的私生活,但是有研究证据表明这么做有害而无益。从养育的长远目的来看,培养出健康、自立的成年人才是重要的。欧柏林学院的发展心理学家 Nancy Darling 表示,当孩子开始四处爬的时候,自主性就开始萌发了。她说,“养育中最难的事是平衡孩子对自主性的需求和家长对安全的考虑。”
隐私是发展出独立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香港中文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 Skyler Hawk 认为,“隐私的需要是超越文化的人类基本需求。”在青春期,孩子的大脑、身体和社会生活都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Hawk 表示,当他们用自己的身份向世界进行试探性的表达时,他们需要一定的自主空间。普渡大学传媒学教授 Sandra Petronio 认为,隐私不仅仅对青少年很重要,而且还是他们的责任。
她说,“青少年的主要任务是产生自己的个性,从被父母控制变成独立的个体。而完成这个转变的主要方式就是私人空间。”
Petronio 表示,有大量的证据表明,窥探孩子的隐私会破坏亲子关系,“当家长当面打听孩子的隐私时他们暴露了自己对孩子的不信任。过于强大的控制欲会破坏家长和孩子间的关系。”Hawk 补充道,秘密的刺探不可能永远奏效。许多孩子在对科技的运用上比父母辈更加熟练。
他们非常有可能发现父母的蛛丝马迹,然后进行“反跟踪”行动。不出意外,当孩子感到无法再相信父母时,他们的行动会变得更加隐蔽。Hawk 曾目睹一些荷兰的中学生因为不信任父母而背着父母行事。研究人员首先问这些孩子,父母是否尊重他们的隐私。一年后 Hawk 发现,那些报告被父母窥视的孩子出现了更多的隐蔽行为,而他们的父母对孩子的行动、朋友和行踪的了解则变得更少了。
“感到隐私被侵犯之后孩子就会产生更高的隐秘性,而家长对孩子的了解反而会减少,” Hawk 表示,“如果家长过于操心孩子在干什么,那么最后只会造成孩子的极度反感。”当孩子感到自我空间不足时,亲子关系并不是唯一受到伤害的事物。如果孩子感到隐私被侵犯,他们还会产生许多种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和自闭。专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行为的“内化”(internalizing)。
天普大学心理学教授 Laurence Steinberg 表示,“有许多研究表明,那些在儿童期受到父母窥视的人更容易罹患精神疾病。其中部分的原因是,父母的窥探会削弱孩子对自己能力和自主性的信心。” Laurence Steinberg 著有《机遇时代:青春期新科学研究的启示》一书。当家长剥夺了孩子自主选择的隐私权时,孩子就无法从自主决策中学习。
罗切斯特大学心理学家 Judith Smetana 表示,虽然家长有义务保护孩子免受伤害,但是青春期却是给孩子机会让他们进行各种尝试,并挑战自己极限的好时机。Smetana 的研究方向是青少年和父母的关系。
就拿饮酒来说吧,Smetana 表示,那些在青少年时期尝试过饮酒但没有上瘾的人成年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比那些在青春期从未尝试饮酒的人要好。
“我并不是在劝孩子喝酒,我只是表明青春期是孩子进行人生体验的好时机,”她说,“这就是青春期的本质。”但是有时候,即使家长知道隐私的重要性,他们在具体操作时还是感到无从下手。普林斯顿大学的社会学家 Dalton Conley 认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隐私的界限是不同的,即使住在同一个社区或者处在同一个社会阶层的家庭在处理隐私问题上也各有千秋。
Conley 表示,他的同事曾经在开会的时候用远程摄像头监控她的孩子,这让他感到很震惊。但是,当他自己查阅孩子信用卡消费记录以确定孩子曾经去了哪儿、买了什么东西的时候,他倒是很心安理得。他说,“家长监控的技术发展得非常快。什么样的监控行为是合适的,这方面并没有明确的标准。”Darling 自己也曾跨越孩子的隐私和自主的界限。
虽然她也倡导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来发展他们的自主性,但是她也是一个忧虑的家长。她让小儿子打开手机里“查找我的 iPhone”的功能,以便能够实时追踪孩子的行踪。她承认,她的大儿子有一次没有回家,于是“我查看了他的手机记录,这样我就可以给他的女朋友打电话”,“他很生气,但是当时已经是凌晨3点了,我很担心。”
根据 Darling 的说法,当家长打听孩子的私人事务(比如家长偷听他们的谈话,或者偷偷读他们的短信)时,孩子就会感到隐私受到了侵犯。但是大多数孩子认为家长在安全问题上有权威的话语权,比如禁止接触毒品,以及放学后的去处。她说,“家长应该要知道孩子在哪儿。”许多时候,家长窥探孩子隐私的主要动机并不是为了孩子的安全,而是为了缓解自身的焦虑。
Petronio 认为,“如果你因为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很低,急切地想要满足自己的‘求知欲’,那么你就让孩子丧失了进行决策的权利。”
Hawk 的研究显示,那些喜欢窥探孩子隐私的父母对自身的养育能力信心不足,他们对于亲子关系感到更为焦虑,而且会更加无缘无故地担心孩子的行为。心理学家认为,如果想要划分健康的隐私界限,家长最好更多地采用沟通交流而不是窥探的方式。那些愿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经历的孩子适应能力更好。Hawk 说,“不管怎么说,想要知道孩子在干什么的最好方式就是让他们亲口告诉你。”
但是,一些家长认为监控能够改善亲子沟通。
比如,Snyder 通过追踪女儿的手机,开始了一段和她探讨关于性、毒品、自杀和友谊的对话。“因为我读了她给朋友的短信,我就可以即兴地和她讨论生活中发生的事,” Snyder 表示,“如果没有 mSpy 的帮助,我觉得反而无法和女儿有这样开明而互相尊重的关系。”但是恐怕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从监控行为中收获良多。隐私和个人空间是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
虽然现在家长很容易通过技术手段获得孩子的私密信息,但是在这么做之前,是该好好问问自己这样做对孩子是否真的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