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8日,科技部、中宣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通知。《基准》一经发布,即受到公众的关注。很快,一些科学家发现,《基准》的某些内容需要商榷,甚至明显存在错误。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陈学雷等八位科学家专门撰文,表达对《基准》一些问题的意见,呼吁科技部和中宣部组织有关专家,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审议和修改。
“科学的精神是求真、质疑、实证。”陈学雷等认为,《基准》应该是作为一种指南,而不应作为一种只允许机械地背诵和考试而不允许质疑的教条,“否则它就和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初衷相违背了”。
八位科学家的文章迅速在科学家朋友圈传播开来。一位中科院院士称,这是严重的瞎折腾。清华大学一位学者评论道:“‘知道力是自然界万物运动的原因;能描述牛顿力学定律,能用它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读完宝宝的牛顿力学后,我不到四岁的儿子都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一位北京大学学者表示,“科学确实要严谨,不知这些知识是请的什么专家定的……不过看了医学相关的还正确,其他领域专家应该站出来评论,这样将来的2.0版应该更好!科学知识本来就是不断更新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一位高级工程师对八位科学家意见表示支持,称《基准》应该得到修改。
科技部、中宣部2016年4月18日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通知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根据《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党政机关干部、工人、农民,科技、教育工作者,城乡劳动者、部队官兵、学生、社会各界人士等学习;各级党政机关、科研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学校、部队、社会团体等要组织《基准》学习和培训活动;新闻媒体、网站要对《基准》进行广泛宣传。
《基准》中则说明这一基准将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适用范围为18周岁以上,具有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测评时,从500道题库中随机选取50道题目(必须覆盖26条基准)进行测试,形式为判断题或选择题,每题2分。正确率达到60%视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