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物以稀为贵,这里面的稀通常被理解为稀少,但在此之上还有一层意思就是稀罕。香甜的荔枝在岭南未必是稀罕物,但是到了京城就成了备受尊崇的金贵水果。东非大草原上的斑马如过江之鲫,但是到了北京动物园里就成了稀罕物。相对于稀少,稀罕更容易影响我们对某些事物的判断。而对国人来说,一种叫藏红花(Crocus sativus)的香料不仅稀少,而且稀罕。
于是这种细瘦的红色丝状物被加了很多光环:“产自西藏,红艳诱人,强身健体,包治百病,价比黄金。”
这神秘的藏红花到底是什么东西,先放上你们最关心的藏红花五大真相:1.藏红花不是神药,而是调料;2.西藏不产藏红花,这东西主产地在伊朗;3.藏红花不是花瓣,而是花朵中央的雌性结构——花柱和柱头——每朵花只有三条;4.藏红花泡出的水是金色的,伪品染色的才出红水;5.藏红花贵是因为少而难收,高级品价比黄金。
研究人员甚至在伊朗一处距今5万年的史前遗迹中,发现了番红花色素的痕迹。在青铜时代,克里特岛的居民就开始栽种番红花。公元前10世纪开始,波斯人就开始规模化地种植番红花了。对番红花最早的详细描述出现在公元前7世纪,是由亚述王国的植物学家做出的。长久以来,番红花在欧洲和中东一带都是高档的食用香料,同时兼做染料、医药之用。
据说,亚历山大大帝也是一名番红花爱好者,他喜欢用番红花泡茶,享用番红花米饭,并且用番红花沐浴来治疗伤口。正是亚达山大的军队把这用番红花入浴的习惯带到了欧洲。
番红花向东方传播的时间则存在争议,中国和克什米尔的记载显示:番红花大概是在2500-900年前进入印度的,而古波斯的文献记录中,在公元前500年,番红花已经进入南亚大陆了。中国的番红花被认为是在明朝时传入的。
《本草纲目》将它列入药物之类,中国浙江(特别是崇明岛)等地有种植,西藏地区却鲜有种植。番红花喜欢阳光充足,气候温和的种植地,最低气温低于-10℃时就很难生存了。西藏的高寒环境其实并不适于种植番红花。为什么会有藏红花之名?大概是因为最初藏红花是途经西藏传入中原地区的,仅此而已。
今天,藏红花的主要产区从西班牙一路向东延伸到印度,它尤其适合在冬季多雨、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带里生长。伊朗的番红花产量甚至可以达到世界总产量的90%。
一说到藏红花、番红花,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吃下去的是粉碎掉的花。但是与桂花、玫瑰花、杜鹃花不一样,我们吃的并不是整个藏红花花朵,而是上面三条干燥的带柱头的花柱。外面的6片花瓣裂片倒更像是这种花的“副产品”。一般是将采摘到的柱头置于托盘,再用炭火烤干,就可以用于食品调味和调色了。
有人看到火红的番红花花柱,就觉得这东西加在菜肴里面一定是红色的,或者说它们泡出来的茶水是红色的。如果你买到的番红花果真如此,那就不要再吃了,因为泡出红水的藏红花一定是假的。
目前在市面上,高等级的藏红花售价可以高达每克80元人民币,注意是每克。这样高昂的身价,除了番红花柱头本身就细小之外,昂贵的人工成本也是重要的原因。一般来说,0.45公斤(1磅)的商品番红花需要从75000朵花里进行采集。
一个成熟的工人工作40个小时,只能处理150000朵花。另外,番红花的花期很短,又会集中开放,所有的花朵在一到两周时间内就完成开花过程,这无形中进一步推升了价格。所以,藏红花也成为世界上最贵重的香料之一。
特别提醒大家,虽然番红花身价高昂,颜色靓丽,但是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并无什么神奇的保健效果。在实验中,番红花提取液显示了对血管平滑肌的兴奋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麻醉动物的血压,但到成为药物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至于所宣传的抗肿瘤、保肝、调节免疫力,这些说法几乎可以安在任何食物身上,但遗憾的是都缺乏临床实验的证据支持。这样看来,藏红花吃吃就好,神效就不用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