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是科举时代进士科第一名。唐朝规定各州、府选送士人至京师参加尚书省礼部的考试,需向有关衙门投“状”;“状”包括家状(本人家庭状况表)、文解(州、府的举荐信)两项。“元”是头的意思,考试时将“状”和考试成绩一同呈报给皇帝,第一名便称为“状元”。
明清时期,进士分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所以皇帝亲自主持殿试之后,悬放的皇榜和进士题名碑上,状元都写作“第一甲第一名”。
科举制自隋朝创立至晚清终结,期间产生了多少位状元呢?
可考者始于唐武德五年(622年)的状元孙伏伽,终于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共有状元592人;另,张献忠建立的大西国可考状元一人,太平天国可考状元13人,太平天国还出了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状元——傅善祥,以上都是文状元。武状元姓名可考者,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的薛奕讫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的张三甲,计168人;另有大西国武状元一人,太平天国武状元两人,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有777人。
但是从开科的次数来看,还有相当一部分文、武状元的名字失传。
目前在史籍中留有名号的这700多位状元都是在多年苦读之后,才一举天下知,成为当时科考中的佼佼者。因中国古代王朝多以文艺、哲理为取才标准,虽然这些状元中不乏政治家、史学家,但仍以文学家为多。其中较为人知的有唐朝的贺知章、王维、柳公权,宋朝的张孝祥、文天祥、吕蒙,明朝的胡广、杨慎,清朝的翁同龢、张謇等。
中状元称为“大魁天下”,是读书人的最高荣誉,但大多数的状元却受个人因素或当时环境的牵制,终其一生不能大展手脚、有所作为,最后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中。
现在所知的第一位状元是唐朝的孙伏伽。我们简单来看一下他的履历。孙伏伽,贝州武城(今河北清河西北)人,在隋朝做过小吏,隋炀帝末年,担任京畿万年县法曹,后降唐。孙伏伽敢言直谏,曾在唐朝建立不久就向李渊上书,劝谏皇帝应该广开言路,励精图治,力戒骄奢。
李渊对此番忠言大加赞赏,提升其为治书侍御史,后于武德五年参加科举考试,最终脱颖而出,成为状元。当时科举制初创,状元郎不像后世那么荣耀,也不像后世那么受人推崇。高中状元后,孙伏伽的官位没有升迁;后来在“玄武门之变”中,孙伏伽拥护李世民,李世民即位后,赐他男爵;贞观元年(627年)又提升他为大理寺的副长官——少卿;后其又担任刑部郎中、民部侍郎、大理寺寺卿,最终担任陕州刺史。
孙伏伽为人忠直诚恳,敢于直言上谏,有魏征之风;其性格宽宏大量,处事从容,荣辱不惊,太宗对其赞誉有加。高宗永徽五年(654),孙伏伽辞官归乡,后卒于显庆三年(658年)。
历代状元中,最为后世钦敬的是南宋宝佑四年(1256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他以崇高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被誉为“状元中的状元”。对中国政治局势起过重大影响和作用的状元是清咸丰六年(1856年)丙辰科状元翁同龢。
他一生两为帝师,在晚清帝、后两党之争中为帝党首领。甲午中日战争后,积极支持康有为变法主张,并将其密荐于光绪皇帝,最终促成“戊戌变法”,使当时的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唯一由武状元而位至宰相者是唐代开元初年武举高等(状元)郭子仪,他一生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曾两度担任宰相。同时,他也是历代武状元中军功最为显著者。
官至宰相(含相当宰相的官职,如内阁首辅、大学士等)的状元人数最多的是明朝,共有胡广、商辂等17人。诗、画成就最高的状元是唐朝的王维。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之一,其诗歌艺术被认为“自李(白)杜(甫)而下,当为第一”,其绘画被推为“南宗绘画之祖”,古代文人画亦自他而始。
书法成就最高的状元是唐朝的柳公权,他精于楷书,也擅长行草,和唐代另一大书法家颜真卿并称“颜柳”;历史上还把他和唐朝欧阳询、颜真卿、元代赵孟頫合称为我国“楷书四大家”。著述最多的状元是明朝正德年间的杨慎,他是颇有成就的文学家和著名学者,其著述达400余种,仍留存于世的有100多种;现存诗作2300首左右。一朝之中产生状元人数最多的省份是清朝的江苏省。
从顺治四年(1647年)丁亥科武进籍状元吕宫,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科南通籍状元张謇,247年间共产生状元4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