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手里捧一摞资料,既怕弄乱顺序,又怕搞丢某页,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订书器。免去了胶水的黏糊糊,只需轻轻一按,就把它们连在了一起。前一阵包装种子的时候,大家人手一个,整齐有序地咔咔咔咔咔真是壮观。
在订书器发明之前,人们想过很多办法:用绳捆、用线缝,最后被一段小小的铁丝搞定了。书是学生每天都会接触的东西,尤其是课本,一个学期下来,要翻上成千上万次,有的书页都翻烂了,可书却很少散架——那是因为人类千百年来,对书的装订下足了功夫。
把记录文字的东西装订在一起,是从商周时代的竹木简开始的。削成细长条的竹片木片,人们称之为“简”,在上面写字。为了便于管理保存,古人用皮条将简并排捆绕在一起,称为“策”,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书籍装订方式。
到了明代,人们改进了书籍的装订方式:将印有内容的页面向外对折,空白页朝里,然后在纸张的外缘打上三个孔,用一根线从上到下将所有纸张串起来,并且还会将书脊同时捆住。这样一来,装订成册的纸张被紧紧箍在一端,书籍非常耐翻,就算页面被翻到烂,书脊也不会散开,这就是“线装法”。
直到1868年,美国波士顿的一个装订工,托马斯·布里格斯发明出钉纸法。钉纸法顾名思义,装订不用线而用“钉子”,只不过这个“钉子”是一小段铁丝,用铁丝的两头,分别穿过打好孔洞的纸张后,将多出的部分向内弯,便可将纸张扣住。为了牢固,一本书通常需要三个钉子。
如今订书器已经发展到了“无钉时代”。没有订书钉怎么装订?折纸很多人都玩过,无论是折飞机、星星、还是千纸鹤,它们能保持成型,都是靠纸张在弯折后相互交合卡住的--无钉订书器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除了用来订书,现在还有订木板的,订衣服的,订墙壁的,甚至还有外科手术的”订皮肤“的手术缝合器,总之就是一个原理,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