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坤琳:天才分三种,仅有高智商?

作者: 小万君

来源: 万有青年烩

发布日期: 2016-04-11

魏坤琳教授探讨了天才的定义,指出智商不等于智力,智力包括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和反省智力。他强调了后天努力对智力的影响,特别是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并讨论了“一万小时定律”的误解。

魏坤琳,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导,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神经运动控制、运动学习、虚拟现实、人体运动生物力学分析、运动康复。在《最强大脑》节目里担任科学评审,红遍了大江南北,那句“科学是我评判的唯一标准”也成了他的标签。今天,我们来听他讲讲:聪明,到底是什么样?

智商不等于智力。智商,是用一套标准的题目测试智力的一部分。它的核心在于“工作记忆”和“处理速度”。智力,则是一个更大的范畴,核心是学习能力,包括形成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下来,大体有三类聪明人:第一类是天赋的高智商;第二类是你常年学习和工作经验养成的技能;第三类是理性的反省能力,即擅长做理性的思考。这三类聪明人,在神经科学上或心理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是三种智力:神经智力、经验智力和反省智力,由Perkins(戴维·珀金斯)提出。

智商,也就是你神经智力,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基因决定的。父母的平均智商和你的智商之间,相关系数是0.42左右。相当于大概不到20%的你的智力由你父母的平均智商的高低来决定。

为什么智商可以后天提高呢?首先你要认识到:大脑有一个叫神经可塑性的性质,就是后天的努力和经验可以改变大脑。可以把大脑想成一块橡皮泥,后天的学习和经验就是在捏这块橡皮泥。想捏成什么样子就需要付出多大努力。但大脑的可塑性有一个特点,即年轻的时候大脑可塑性是最好的,成年后智商就基本稳定了。所以更要注重的是早期的教育。

有个最广为流传的误解就是“一万小时定律”——花一万小时来学习,就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这句话并不是完全正确,更需要的是用心地学习和练习。选择练习的难度,我们每学一个技能,起始难度如果过低,易感觉没有挑战性;太高便会进入恐慌期,超过自身能力学习起来就会变得吃力。所以我们最好选择难度适中,稍有挑战性又不至于太难的内容学习。

第三种智力,是可以习得的反省智力,是最重要的智力。如上图,随便列一张单子,前面几项其实是很像用合理的思维方式。比如说:你能否客观的不带偏见的看待事情;你是否能够管住自己,自制力;你是否有很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大家要记住的:我们的智力都可以提高,特别是经验智力和反省智力。我们通过后天的学习,特别是青少年婴幼儿时期的学习来提高我们的智商。到成年以后智商就变得比较稳定了。

UUID: 5b5bf9ff-48fe-4159-b142-c2a55702684d

原始文件名: /home/andie/dev/tudou/annot/AI语料库-20240917-V2/AI语料库/果壳公众号-pdf2txt/2016/2016-04-11_魏坤琳:天才分三种,仅有高智商?你离天才还很远.txt

是否为广告: 否

处理费用: 0.0036 元